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应用范围广泛,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均可施灸,治疗效果好,易学易用,成本低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深受广大医生朋友和患者的欢迎。
灸法多指艾灸,是运用艾草或附加其他药物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目的,它不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国内外医学资料和临床实践证实,艾灸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祛病延年。
壹
灸法的顺序
临床上一般按照先上部后下部、先阳部后阴部(中医认为: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先头后肢、壮数先少后多、艾柱先小后大。
贰
灸法的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并有发热者;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
(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
(4)患者过劳、过饱、过饥、大渴、大惊、大恐、大怒之时禁灸。
叁
灸的过程及灸后的注意事项
灸的过程中或灸后有身体不适感,轻者如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重者如:头昏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因此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
夏日炎热,则凉爽之时灸比如在早晨灸,但要避风。天凉时用灸,要注意保温,比如在灸后背穴位时,可将上衣反穿即:衣服的前面朝后,灸后背上边的穴位,扣上下边的纽扣,灸下边的穴则扣上边的纽扣。在每次时就结束时,特别是治外感证,不要立即将灸罐拿开,使施灸面的温度骤减,这样可避免风寒邪气乘穴道大开而侵入。因此在施灸后还要注意穿衣保温。
伍
禁灸的穴位
凡不可灸治的腧穴,称禁灸穴。包括晴明、素髎、人迎、委中、攒竹、瞳子髎。
陆
孕妇禁灸和慎灸的穴位
孕妇禁灸和慎灸的穴位包括:合谷、缺盆、天枢、少泽、昆仑、至阴、肩井、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三阴交。
常用艾灸配穴
常见疾病的艾灸配穴
壹
痛经的灸疗配穴方法
是妇科的常见病,以行经或月经来潮时发生小腹疼痛,甚至连及腰腿为主要症状,有时伴头昏、头痛或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加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甚至痛剧昏倒的危急现象。
调经止痛。
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
气滞血瘀者加膻中、太冲;寒湿凝滞者加地仓;虚证者加足三里、肾俞、太溪。
着肤灸,每穴15~30分钟,每日1次,经前3天开始治疗。
贰
单纯性肥胖减肥
①大椎
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
②腰阳关
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等。
③中脘
可增强胃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呕吐等。
④关元
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⑤居髎
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同时要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
着肤灸或温和灸,每次15~30分钟,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叁
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小腹部触诊可发现包块。
活血通络止痛。
阿是穴、气海、关元、子宫;
气滞者加太冲;血瘀者加血海、三阴交;痰湿者加丰隆;气虚者加足三里。
着肤灸,每穴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四
颈椎病
是指颈椎骨关节病变(如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等)
压迫神经根、脊髓或血管,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温经散寒,疏经活络。
天柱、大椎、阿是穴、合谷、外关、后溪、肩髃;
颈夹脊、天宗;上肢麻痛加手三里、曲match池、腕骨。
着肤灸,每穴15~25分钟,每次选3~5穴,每日1~2次。
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白癜风如何治愈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jc/94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