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这是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事。
但是你知道吗,而事实上,《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入睡时间普遍在凌晨左右。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浅成为新常态。
年轻人的睡眠问题最为突出,原因是年轻人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更加难以入睡。此外,还有52.5%的年轻人贪恋夜晚,主动加入熬夜大军。如果从地域来看的话,一二线大城市睡得普遍短,三四线小城市则睡得较长,比如广州的平均睡眠时仅为6.41个小时,而四川阿坝的平均睡眠时间则有7.19个小时。相当于每个广州人每天都要比每个阿坝人少睡40分钟!这其中日积月累的变化可不容小觑。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睡眠的重要性?为什么说“睡不好”不是一件小事?这就涉及人类复杂的生理系统了。把睡不好带来的伤害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直接伤害,就是睡不好给自身带来的直接风险,比如,直接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会引发阿兹海默症、焦虑、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中风等症状,还会对身体其他生理系统造成损害,引发癌症、糖尿病、不孕不育、心脏病、肥胖和免疫缺陷等问题。
睡不好还会带来无法统计、无法预测的间接伤害,既然根源出在睡眠不足上,那应该怎么解决呢?不外乎两类: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下面我们就举几个简单例子来说明吧~
一方面,建议你要改掉睡眠的坏习惯:
1.避免药物依赖。
21世纪以来,失眠率迅速攀升,安眠药需求逐年增加,以至于达到了“滥用”的程度
安眠药是药物公司的摇钱树,但对失眠患者反而是催命符。作为辅助性药物,短期使用是可以的,但长期的药物依赖,不仅会激发耐药性,而且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不论是市面上的处方药还是“替代品”都不可靠,你只需要知道,用药物辅助达到的睡眠永远比不过一场自然的酣眠,所以不要养成睡前吃两片药的坏习惯。
2.告别电子屏幕
为什么睡前玩手机会越来越睡不着?因为电子屏幕产生的光中有一种蓝光,这种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生成。简单点说,就是让人的困意更难出现。也就是说,睡前玩手机和睡前用手机阅读的损害是一样的,都不利于入睡。而睡前阅读纸质书籍则要好得多,这会让你很快涌现出睡意。
所以,如果一定要睡前做点什么打发时间的话,倒不如阅读纸质书籍。
3.拒绝睡前饮酒
很多人觉得酒精也很容易让人入睡,而且听起来似乎更健康一些。但这一认知也被科学实验“啪啪打脸”了,酒精在药物分类上属于镇静剂,会与大脑内的受体结合,组织神经元发射电脉冲,简单说就是让你的大脑“麻了”。当麻醉状态蔓延时,你会感到迟钝,但这种麻醉作用只是让你不清醒,尽管它感知上很像“睡着了”,但其实那不是睡眠,是轻度麻醉。而且酒精会把睡眠过程搅得一团糟,变得支离破碎,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量饮酒的第二天,你不会感到神清气爽,而是更加疲惫的原因。
另一方面,你要养成睡眠的好习惯:
1.适度的体力消耗
研究表明,体力活动量增加的时候,深度睡眠量也会相应增加。这也是为什么乡村比城市普遍睡眠质量更高的原因,城市中大多数人并不从事重体力劳动,因此精力消耗过度而体力消耗不足,导致“明明很困却睡不着”。当然,体力消耗最好不要集中在睡觉前,因为那有可能会让身体变得更兴奋,反而弄巧成拙。
2.适度地摄入热量
是的,你没听错,过分严格的热量限制,会让原本正常的睡眠陷入混乱。睡觉也是需要消耗体力的,“饿得睡不着”“半夜被饿醒”可不是一句玩笑话。但你必须注意食物的类别,为了健康的睡眠,你应当保证热量,但要避免高碳水、高糖的摄入。
3.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当你夜间失眠的时候,一定要限制白天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白天小憩,这样做是为了提升夜间睡眠质量。研究表明,小憩对睡眠质量的提高作用很小,只有长时间、深度的睡眠才能发挥作用。通过小憩减缓疲劳感,实则会加重深层疲劳,一句话概括就是:白天睡得好不如晚上睡得好。
总结,人类已然进入了“集体失眠”的时代,“衣食住行”的质量提升固然可喜,但睡眠质量的下降也需要我们反思。
科学研究的结果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睡不好,很可怕,戒失眠,不容易。人类始终都是在自我修正中不断进步的,那些高速现代化给睡眠带来的不良影响,诸如过度的耳目刺激、过度依赖新型药物、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也会随着我们的反思被修正。
所以,面对失眠,我们大可不必过度焦虑,摆正心态,才能迎接更好的明天。
对你有帮助,请记的右上角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wh/95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