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快讯
随着经济发展,现代化的饮食和体力活动模式导致超重或肥胖的人群明显增加,同时,糖尿病发生率也不断上升。年5月4日,在第26届AACE年会的专家见面会上,医院糖尿病研究所的医学主任RichardE.Pratley教授针对糖尿病肥胖患者,从肥胖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展开,探讨了各治疗方法的获益,以下将与大家分享其精彩内容[1]。
1型与2型糖尿病肥胖的流行病学
BMI水平分级
年及年美国研究数据显示,T2DM风险随BMI增加而增加,经年龄校正后,与男性相比,相同BMI水平时女性的T2DM风险更高[2-3]。至年,美国新诊断T2DM患者中,已有30%伴超重,55%伴肥胖。年美国调查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中,总体有18%伴肥胖、28%伴超重,尤其是年龄在26岁及以上的患者人群占比已超60%[4]。
糖尿病肥胖患者常见并发症
糖尿病肥胖患者可伴随多种并发症发生,如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骨关节炎、卒中、癌症、肾病、严重胰腺炎、肺部疾病等。此外,脂肪组织扩大还可促进炎症状态和代谢功能障碍。
肥胖的病理生理学
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导致的脂肪堆积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
人体是如何来调节能量摄入的呢?多个器官包括胃、脂肪组织、肠道及胰腺分泌的激素参与能量摄入。其中胃饥饿素可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进而产生饥饿感,而肠道分泌的缩胆囊素、多肽YY、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以及胰腺分泌的胰淀素则可产生饱腹感。已有研究证实调节这些激素抑制食欲,可达到减重效果。
那每日总能量消耗是怎样的呢?能力消耗主要包括睡眠能量消耗、食物热效应、活动能量消耗、粪便及尿液消耗。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能量消耗增加,通过降低尿糖消耗、增加食物热效应或可帮助患者能量摄入/消耗平衡。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发现,食物诱导的体重变化与能量消耗变化相关[5]。
肥胖的治疗
AHA/ACC/TOS*指南推荐治疗方法选择
生活方式与行为干预
在生活行为干预上可以通过:自我监测体重并记录、饮食控制、规律且强度适中的体力活动、社会支持、增加行为改变的步骤、选择长期参与干预或体重维持的团体/项目。
LookAHEAD研究显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善血糖,使体重下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
随访期间体重的变化
随访期间HbA1c的变化
药物治疗
年AACE糖尿病综合管理指南提出,胰岛淀粉样多肽类似物、双胍类、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可带来体重下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则对体重无影响[7]。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GLP-1受体激动剂与SGLT-2抑制剂也可能使得患者体重降低[8-9]。
手术治疗
减重手术有腹腔镜下可调节胃束带术、胃旁路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SOS研究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减重手术治疗的糖尿病缓解率更高[10]。与病程≥4年的患者相比,病程1年的患者糖尿病缓解率更高,10年缓解率超50%。
糖尿病患者病程与术后缓解率
Stampede试验评估了胃旁路术或袖状胃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结果发现,减重手术的降糖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11]。
12个月三组的血糖与血脂指标比较
对于死亡率与并发症结局,SOS研究数据显示,与常规治疗患者相比,接受减重手术患者的总体死亡率显著降低(P0.03),大血管并发症与微血管并发症累积发生率也显著更低[10、12]。
综上,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使得1型与2型糖尿病的管理更加复杂。而适度的减轻体重(体重的5%-10%)可带来众多获益。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和体力活动)可作为肥胖治疗的基石。同时,选择合适的药物可帮助体重管理。对于严重肥胖患者则建议行减重手术。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饮食干预、药物治疗和减重手术的疗效的证据仍较缺乏。
1.AACE:T11-RichardE.Pratley.DifferingApproachestoObesityTreatmentinType1andType2Diabetes
2.ChanJM,RimmEB,ColditzGA,StampferMJ,WillettWC.DiabetesCare,17(9):-
3.ColditzGA,WillettWC,RotnitzkyA,MansonJE.AnnInternMed,(7):-
4.MillerKM,FosterNC,BeckRW,etal.DiabetesCare,38(6):-
5.LeibelRL,RosenbaumM,HirschJ.NEnglJMed,(10):-
6.LookAHEADResearchGroup,WingRR,BolinP,etal.NEnglJMed,(2):-
7.GarberAJ,AbrahamsonMJ,BarzilayJI,etal.EndocrPract,19(3):-
8.DejgaardTF,KnopFK,TarnowL,etal.BMJOpen,5(4):e
9.PerkinsBA,CherneyDZ,PartridgeH,etal.DiabetesCare,37(5):-
10.Sj?str?mL,PeltonenM,JacobsonP,etal.JAMA,(22):-
11.SchauerPR,KashyapSR,WolskiK,etal.NEnglJMed,(17):-
12.Sj?str?mL,NarbroK,Sj?str?mCD,etal.NEnglJMed,(8):-
SACN.DIA.17.04.g
★
为进一步了解大家的中科医院曝光儿童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对白癜风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wh/94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