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检验人员平安凯旋
为北京疫情防控贡献浙二力量
7月11日下午,浙大二院钟毓红、俞攀两位检验人员圆满完成援京任务,乘坐飞机返回杭州,回到了百年名院的温暖怀抱。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指示,6月20日,浙江省派遣了第一支由检验人员组建的新冠核酸检验医疗队,医院开展检测工作,执行“核酸检测能力倍增”计划。
医疗队由11医院和疾控中心的20名骨干成员组成;随行携带PCR仪6台、核酸提取仪5台、孵箱1台、移液器37把,核酸提取和检测试剂各人份,防护物资63箱。包括钟毓红、俞攀在内的所有队员,前期都奋战在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的一线,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援京工作期间,两名队员围绕“安全、高效、准确”的工作目标,不分昼夜,忘我工作,表现优异,充分展现了浙大二院“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也大力发扬了浙江医疗卫生系统“能战斗,能吃苦”的精神,为北京疫情防控贡献了浙江力量、浙二力量。
据了解,医疗队抵达北京45小时内,就完成包括仪器设备调试和验证、物资耗材归类、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并开展检测;独立完成份标本的检测任务,所有结果均及时报告,未发生异常事件,医院核酸检测能力翻两番的目标,并圆满完成了三次紧急任务,包括6月27日10小时完成西城区卫健委指派的新发地流行病学史隔离人员样本份,比规定时间提前两个小时等。
杭州方案,全球共享
受德国先天性、结构性和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协会(CSI)的邀请,年7月10日晚上,浙江大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在CSI网络会议上完美演示了一例二叶瓣畸形重度主动脉瓣狭窄TAVI手术,在世界面前再次展现了中国高超的TAVI技术。
为祖国的花朵,上一堂生动的医学启蒙课
7月7日9点,沉淀着一百五十一载历史的浙大二院院史馆,迎来了7名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以及一起陪同前来的6名家长。
其中一名家长,是本院的员工叶红,她告诉我们:“今年疫情之下,小朋友们以及其他行业的学生家长,都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医院的发展史。此次来参观院史馆,感受很深,孩子们和家长们都觉得受益匪浅。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合影,并得到党政办常务副主任方序的亲自讲解,真的非常荣幸。
作为讲解员之一的方序说道:“孩子们对医学世界充满了好奇,我很高兴能为这些祖国的花朵们,上这么一堂生动的医学启蒙课。”
自年12月院史馆成立以来,已有千余人前来参观,其中不乏进修生、规培生、实习生,以及外籍人士和广大市民,获得广泛好评。
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与前来参观的小学生亲切合影
7月7日,小学生参观院史馆(方序讲解)
7月2日,近百名进修医生参观院史馆(鲁俊讲解)
FDA首款游戏处方药,多动症儿童的新选择
多动症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该病可能会导致自信心不足、出现人际关系困扰以及学习或工作困难。目前传统药物疗法会存在易成瘾、副作用强烈等问题。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款用于医疗目的的视频游戏,EndeavorRx。该游戏纳入位多动症儿童,进行了每周5天、连续4周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其研究结果近期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TheLancetDigitalHealth上。结果表明,该游戏疗法对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学业成绩等评估指标有显著改善。同时,副作用(包括头痛、挫败感)的发生率低且程度轻。
但目前EndeavorRx不能完全替代多动症儿童的传统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该游戏疗法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支持,包括游戏方案的制定,以及最佳收益人群的选择等。
解读人:娄毓婷
浙大二院儿科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儿童抽动障碍、多动症、癫痫等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全身麻醉会让孩子变傻吗?
“全身麻醉会不会让孩子变傻?”这个困扰家长的灵魂拷问,其实是一个全球人都在关心的问题。
早在年,美国医学会旗下的顶级小儿科杂志JAMAPediatrics刊登了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JAMAPediatr.Jan2;(1):e.)。研究者发现4岁以前接受过1次手术麻醉会略微影响其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成绩和IQ水平;但是性别、同年不同月份生日、母亲的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儿童学习认知能力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手术麻醉本身。
近期,JAMAPediatrics又刊登了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团队的类似研究:与未行手术的兄弟姐妹比较,全身麻醉及手术并不会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JAMAPediatr.Jan1;(1):29-36.)。所以各位家长大可不必过分担心手术麻醉可能对自己孩子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们麻醉医生的职责就是为孩子们的手术安全保驾护航。浙大二院麻醉手术部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擅长各种临床麻醉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解读人:杨瑾婷
浙大二院麻醉科主治医师
专注于围术期重要脏器保护研究,师从知名麻醉学专家严敏教授。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TaTME手术让低位直肠癌保肛不再是梦
直肠癌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距肛距离小于5cm的低位直肠癌,经放化疗后大部分可以显著退缩,但是在保证充分根治的基础上保留肛门仍是外科医生面临一个难题。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是一种创新性微创手术。外科医生经肛门置入单孔腔镜设备,将肿瘤和肠管结构图像放大几十倍后进行精细解剖,从而使很多传统手术要切除肛门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得以保留肛门。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TaTME手术也受到了一些质疑,例如手术难度高,外科医生如何快速掌握?手术能否实现良好远期预后?
今年是TaTME手术问世的第10年。我们要致敬Sylla等外科学家,他们率先将TaTME手术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提升了低位尤其是男性直肠癌患者保肛机会。我们要感谢阿姆斯特丹的RoodbeenSX等专家的研究。他们年在AnnalsofSurgery上发表了例TaTME患者术后的随访研究,TaTME手术和传统腹腔镜TME低位直肠癌手术相比,两种手术局部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相当,证明了其安全有效性(AnnSurg;:–91.)。浙江大医院大肠外科以直肠癌患者对长期生存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在丁克峰教授的带领下常规开展了腹腔镜联合TaTME和机器人联合TaTME等前沿手术,显著提高了直肠癌保肛成功率。
解读人:刘月
浙大二院大肠外科主治医师
博士期间赴美国Methodist医院交流学习。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发表结直肠癌相关SCI论文近10篇。
超重/肥胖人群,如何选择饮食模式
随着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日益普遍,大家对“吃”要求更高了,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生酮饮食等多种饮食模式越发受到青睐,但是到底如何选择呢?
近期,BMJ刊登了兰州大学联合加拿大、瑞士、美国、伊朗研究人员对14种流行饮食模式对超重/肥胖人群体重和心血管风险因素影响的Meta分析(BMJ.Apr1;:m),共纳入项随机对照试验、2万余名超重/肥胖患者。结果显示,大多数饮食模式在6个月内都会导致体重下降,并改善心血管风险因素,但12个月后这种改善作用基本消失,这可能与依从性降低相关。低确信度的证据显示,不同饮食模式间的效果可能差不多。
无独有偶,近日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了4种健康饮食模式与CVD发生风险的关系(JAMAInternMed.Jun15;e),发现无论是哪一种模式,依从性越高,CVD风险越低。
所以对于超重/肥胖患者来说,或许重要的并非挑选哪一种特定的饮食模式,而是保证食物多样,营养均衡,并且长期坚持。别的不多说了,浙大二院营养科欢迎你!
解读人:陆彦妤
浙大二院营养科初级营养师
香港大学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硕士
专注于超重/肥胖患者体重管理、肿瘤病人营养管理等。平平无奇的小透明,只是长得好看。
“广济一周”第九期分享到此结束了
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如果有相关建议或意见
请在下方留言
我们真诚地期望
读者们可以透过
医院这扇窗口
看到中国科学技术的
日新月异
卫生健康事业的
进步腾飞
也能真切地感知
社会冷暖
医院对健康事业的
孜孜追求
往期回顾
用科学给每位吸烟者算命?癌症患者更易罹患新冠肺炎吗?医院高分通过三甲复评!|广济一周
乳腺癌、直肠癌治疗有望获得新突破!微型机器人辅助膝关节再生治疗!
广济一周
移民太空?生殖科医生有话说!慢性坐骨神经痛如何治疗?
广济一周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福音!胶原蛋白对皮肤抗老真的有效吗?对抗恶性肿瘤的黄金组合
广济一周
文
浙大二院宣传中心大雨小藻土豆
封面图
浙大二院宣传中心卷卷
编辑监制
浙大二院宣传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zz/95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