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大量研究肯定了体力活动对心血管健康的诸多益处,但目前还没有根据受试者的体重来确定运动的心血管获益程度是否一样。近日,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对于肥胖或超重的成年人,任何运动量都有可能明显降低他们未来10年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该结果发表在《PLOSONE》杂志上。
该研究的数据来自于-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纳入例年龄30~64岁且无心血管病史的受试者。体力活动水平由受试者自己报告,分为久坐不动(每周完全不运动)、活动较少(每周中等或高强度运动1~分钟)、活动较多(每周运动≥分钟)。受试人群平均年龄45.9岁,女性占52.3%,33.6%的受试者超重(体重指数BMI25.0~29.9kg/m2),35.7%的受试者肥胖(BMI≥30kg/m2),40%左右的受试者体重正常(BMI18.5~24.9kg/m2)。
1
肥胖/超重的人运动起来,未来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降低这项分析证实,超重和肥胖人群未来10年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9.5%vs.10.1%vs.6.3%,P0.)。不同体重人群的体力活动与10年心血管病风险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肥胖人群若每周完成≥分钟的中等或高强度运动,则未来10年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将降低一半(OR=0.50,95%CI0.37~0.68)。即使是短时间的运动,如一次10分钟,他们的心血管病风险也将下降约1/3(OR=0.66,95%CI0.49~0.89)。超重的成年人若参加任何量的运动,他们未来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将下降47%(OR=0.53,95%CI0.45~0.86)。如果他们每周运动≥分钟,则风险降低52%(OR=0.48,95%CI0.36~0.64)。同样,在正常体重的成年人中,若每周运动≥分钟,则他们10年心血管病风险降低41%(OR=0.59,95%CI0.28~0.87)。此外,研究者比较了体力活动水平和体重情况的联合效应,发现体力活动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幅度超过体重情况。
2
不管运动量如何,只要动起来就能获益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称,该项最新分析表明,任何运动量都有可能降低肥胖或超重成年人多达一半的心血管病风险。而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成年人,他们每周完成至少分钟的运动,同样可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而且,即使体力活动仅少量增加,如每次10分钟,也可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例如,一次30分钟的步行与3次10分钟步行的获益相当。因此,卫生保健工作者应为人们提供这方面的行为建议,特别是那些肥胖和超重者。研究者表示,他们未来将继续探讨更详细的指标,如心肺适能或身体成分,更好地了解运动及体重的生理反应,及其心血管病风险。
3
总结:体力活动益处多多身体活动不足是多种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定期适量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预防。年美国身体活动指南强调,增加运动、减少久坐几乎对所有人都适用,即使少量增加身体活动也能带来健康获益。健康中国行动(-)将"全民健身运动"列为重点专项任务之一,并提出了具体的行动目标和举措。增加身体活动,短期内就可以获得明显的健康获益,如减轻焦虑情绪、改善睡眠、降低血压等。长期来讲,增加身体活动可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并可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减少20%~30%的全因死亡;还可以降低痴呆发病和死亡风险,提高预期寿命。因此,对日常身体活动不足的人群,应尽可能增加身体活动。
4
我国指南推荐(1)所有人都应当增加运动、减少久坐,即使少量增加身体活动也能带来健康获益(I类推荐,B级证据)。(2)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分钟中等强度或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相当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提高到每周分钟中等强度或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相当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但应先科学评估,循序渐进(I类推荐,A级证据)。(3)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2天进行针对所有主要肌肉群的增强肌肉型身体活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起立等(IIa类推荐,B级证据)。(4)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在6~8小时(IIa类推荐,B级证据)。(5)中老年居民(尤其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残障人士,即使不能达到健康成年人的身体活动量,也应该根据身体状况坚持进行身体活动,避免久坐不动(I类推荐,C级证据)。参考文献1.XiaochenZhang,RebeccaE.Cash,JulieK.Bower,etal.PhysicalactivityandriskofcardiovasculardiseasebyweightstatusamongU.Sadults.PLOSONE.2.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中国循环杂志年3月第35卷第3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jc/953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