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肥胖(OB)由身体内脏脂肪堆积所致,是代谢综合征(MS)最重要的病理和生理特征。腹型肥胖根据脂肪沉积量的不同分为皮下肥胖及腹腔内肥胖型。中心性肥胖患者要比全身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危险,不仅影响体形美观,还是身体代谢功能下降的直接表现。当体重指数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大时,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增加。
诊断标准
肥胖症诊断依据年WHO发布的对成年人的BMI分级标准(亚太地区年),腹型肥胖诊断依据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确定以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继发性肥胖,合并心脑血管及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正在采用饮食疗法或服用其他药物减肥者;疗程中发生意外疾病,不能或不愿继续治疗者;不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屈膝位,上肢放于体侧。用酒精消毒3遍,消毒范围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外至腋后线。术者先用左手拿捏腹部,感知脂肪层厚薄,然后右手持直径0.35mm的筋针进行针刺,针刺深度不超过1.0CM,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一直在脂肪层或脂肪与肌肉层之间。快速针刺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天枢、大横,除上脘针尖向上外,其余的针尖都是垂直于皮肤,不留针。然后刺带脉穴,达脂肪层,将针尖倾斜与皮肤呈15°角分别向神阙、上脘和关元方向呈扇形针刺。如针眼出现渗血,可用无菌纱布挤出或火罐拔出,然后按压针孔,外敷创可贴。每星期治疗3次,10次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
肥胖相关指标(包括体重、腰围、臀围、BMI)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测量。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
经38例肥胖病人2个疗程的筋针治疗和观察,80%的患者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讨论
肥胖是由于能量代谢平衡失调,摄入过多和(或)耗能不足致使脂肪容量增多的状态,肥胖的产生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主要表现为体
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量增加,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体脂%)异常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2]。
肥胖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在同一个体中聚集,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或加重,称为“代谢综合征(MS)”或“死亡四联征”。肥胖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被WHO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单纯性肥胖以腹型肥胖的患者居多,腹型肥胖(OB)由身体内脏脂肪堆积所致,是代谢综合征(MS)的最重要病理生理特征。中心性肥胖患者要比全身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危险,当体重指数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大时,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增加。腹部肥胖如啤酒肚前凸加大,人为了保持直立行走时前后重心的稳定,臀部赘肉也会增多,臀围加大,同时臀部后翘,增大了腰椎滑脱的风险。膝关节负重增大,也会促进退行性改变的加速加剧。腰腿疼痛,运动减少,则更加肥胖,形成恶性循环。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土形之人……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水形之人……大头,小肩,大腹。”就有关于腹型肥胖的详细的外形描述,指出水型之人“大头、小肩、大腹、发行摇身”,头型较大、肩部窄小但腹部胀大这种类型就类似于现代中医学的腹型肥胖[3]。《内经》中有“顺逆肥瘦”的论述,将胖人的特点概括为“广肩、广腋、广项、多脂、厚皮”;并且最早将肥胖分为“脂人”、“膏人”、“肉人”3种类型。“人有肥、有膏、有肉……肉坚,皮满者,肥;肉不坚,皮缓者膏;……膏者,其肉淖,……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是故膏人,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大者。”依据《内经》所言,膏人的特点是“纵腹垂腴”、“皮缓”、“肉不坚”。丹波元简《灵枢?九针十二原》:“腴者,脐下腹也。”可见,膏人这种类型与现代医学所讲的腹型肥胖类型相同。“膏人”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形体肥胖,脂肪主要积聚于腹部,皮肤纵缓,质地绵软[4]。
本病病位主要在胃肠,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嗜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好逸恶劳、缺乏运动,导致脾失健运,影响水谷精微的布散与代谢,痰湿壅滞,血瘀不畅,脂质沉积[5-8]。根据“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疾而徐则虚”的原则,本人采用筋针速刺这一强刺激泻法治疗该病,从理论上讲既起到了针灸刺激经络穴位的作用,又能够直接对脂肪组织切割破坏,还可以将油脂从针孔排出,促进局部的脂肪代谢分解,可以达到整体调节和局部瘦身的双重效果[9]。
腹部存在一个以神阙为中心的先天的密闭的经络全身调控系统,相当于同时刺激了关元、气海、水分、阴交、天枢、下脘、建里等调理胃肠及脏腑气血功能的多个要穴,从而起到振奋阳气、调理脾胃、化湿行滞的作用[10]。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组成引气归元方,理中焦,调升降;滑肉门、外陵左右两穴组成腹四关方,调理气血,疏理经气,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与引气归元合用兼有通腑之妙;大横调脾气,健脾祛湿[11]。据个人经验上脘穴的针刺方向向上浅刺,多引起气逆而上,食欲下降。带脉穴将筋针倾斜与皮肤呈15°角分别向天枢、上脘和关元方向呈扇形针刺,可以起到推切脂肪组织、收腹瘦腰的佳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除筋针治疗外,还应嘱患者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与医生密切配合,持之以恒,方可获得最佳疗效。
宏盛堂布吉黄氏中医推拿按摩理疗馆,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有治好白癜风的患者吗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wh/944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