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出生,就会先过过秤,为什么呢?因为宝宝的体重跟健康还是有一定关联!据专家长期临床实践认为,我国婴儿出生体重控制在克左右是比较科学的。在日本,婴儿出生体重一般控制在克左右,欧美等西方国家婴儿体重一般控制在克左右。那么超重或者低于正常体重对宝宝有什么危害呢?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胖墩和小瘦猴哪个更健康的话题吧!(点击查阅?一拉肚子就是秋季腹泻?防脱水、补营养都别落,提前接种疫苗,平日管好手口)
我家的是女宝宝,4个月时称了一下13斤,现在9个半月,还是13斤半,是消化吸收不好吗?宝宝现在的排便规律是:大便一天一次,成条状,有白色奶颗粒,精神好。
宝宝五个月来体重几乎未增,肯定有问题。婴儿排便正常,应该与胃肠本身关系不大,是否与喂养量有关?或者体内存在慢性消耗的问题,比如:先天性心脏病、过敏等慢性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喂养问题——喂养量,喂养间隔,婴儿接受状况。对于9个月婴儿,每天应接受-毫升奶,还有两次辅食。
以前常说的“大胖小子”、“小猴儿”听起来像是在夸孩子长得好,在说孩子机灵聪明,但是很多宝爸妈更多的是在关心宝宝的体重是否健康,有没有隐患?如果太胖或者太瘦应该如何调节呢?关于宝宝体重与健康这笔账到底应该如何清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宝宝体重的计算、增长、检测方式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其中多以8为准)
婴幼儿体重增长趋势:
婴儿诞生时平均体重为3.3千克左右,出生前半年的婴儿体重增长较快,尤其是头两个月体重每天增加20~30克。
出生后第一年是小儿体重增长最快的一年,为生长的第一个高峰。在这个高峰期内,体重增加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减慢,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约等于后9个月的体重增加,并非一个匀速增长过程。
1岁以后孩子的体格发育速度有所减缓,但在1~2岁内,体重仍然呈稳步增长,一年平均增长2.5千克左右。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婴幼儿体重的检测方式
孩子体重的增长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而且增长速度不可能以“绝对增长克数”衡量,所以要使用生长发育曲线。如果体重偏离同龄正常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了,要寻找原因。
在此提醒家长要定期给宝宝测量体重,按照体重曲线图分析宝宝体重增长的情况,这是监测宝宝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途径。孩子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都要引起重视。
男孩子0~5岁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女孩子0~5岁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男孩子5~10岁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女孩子5~10岁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一般在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以内的范围即可。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20%」就是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50%」就是重度肥胖。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5%」就是轻度消瘦;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25%」就是重度消瘦。
儿童肥胖属于营养不良,需从小警惕、预防
孕期胎儿超重,对母亲和孩子都相当危险。剖宫产术后的超重儿,需要做血糖检查,血糖正常则无需担心超重带来的健康问题。超重对婴儿生长发育不利,是日后发生糖尿病、病态性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诱因。宝宝出生后的肥胖问题,大多与过度喂养有关。因为婴儿频繁哭闹,易造成家长误认为是婴儿饥饿所致,于是乎增加喂养次数。
问题:儿童肥胖存在的潜在危害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认识:儿童肥胖属于营养不良,而不是营养过剩。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解决:怎样处理儿童肥胖问题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注意:有些疾病也会造成婴幼儿肥胖,如果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干预后,孩子体重没有明显改善,宝爸医院核实缘由。
胖爸妈是不是一定生下胖宝宝呢?
根据科学实验研究显示,肥胖儿童的父母的肥胖指数比一般家庭父母肥胖者高,说明肥胖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同时根据统计学对影响肥胖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父亲超重是影响儿童肥胖的首要因素。
但总体来说,婴幼儿乃至成人,体重受遗传的影响比较小,受营养、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比较大。比如,疾病时体重会迅速下降,好转后又快速回升。
宝宝偏瘦应该如何喂养
婴儿体重增长缓慢一般有三个原因,宏量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以及慢性疾病的异常消耗。
●对于出生体重相对较轻的新生儿,可采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如新生儿抚触、新生儿体操,这些方法可以增加新生儿胃泌素的分泌,提高食欲,促进消化与吸收。
●1岁以内的婴儿应该以奶为主,保证奶量足够,满6个月婴儿开始接受辅食时,最好每天也要保证进食ml以上奶量。
●给6个月以后的婴儿添加辅食,首先应该考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包括婴儿营养米粉、稠粥或烂面条。
●碳水化合物是辅食中的主食,至少应该占到每次喂养量的一半。
蔬菜、水果中含的能量极少,在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基础上,添加蔬菜、鸡蛋黄和肉泥。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喂稀粥,稀粥所含的能量不足,每次进食如同水饱,建议家长在稠粥的基础上,混入菜泥、蛋黄、肉泥等。
●如果给婴儿选用米粉,也要调成稠糊状。米粥、米粉易被婴儿消化吸收,但一定要稠,如同烂饭一样,婴儿进食有限,太稀的辅食能量不足,会阻碍婴儿成长。
●1岁以内的婴儿没有磨牙,咀嚼效果有限,小的块状食物都是吞入胃内,消化吸收效果有限。要根据孩子的咀嚼能力,注意食物的性状。
●还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吃奶,夜里要摇醒孩子五六次,这样的喂养会影响孩子睡眠,导致消耗过多,同样会影响孩子的体重增长。
●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吃饭习惯,饭前的零食摄入太多、边吃边玩可能都会影响宝宝的食欲,从而影响消化吸收。
●另外,孩子如果有耳部感染、哮喘、消化疾病、新陈代谢紊乱等要及时就医。
视频温馨提示:孩子吃饭是营养与行为的结合
家有孩子吃饭问题的宝爸妈可以查看下面的视频???
建议wifi下观看
THANKYOU
科学家庭育儿
长按上面↑↑↑怎样治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wh/946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