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送来一位胸痛患者,患者穿着保安的衣服。
在询问病情的过程中,得知患者39岁,是一个小区的保安耿师傅,凌晨3点就发生胸痛,本想着忍忍,医院看看。可是到了凌晨4点多,耿师傅胸痛加重并出现大汗,眼前发黑,这才赶紧叫醒备班的保安。备班的保安没敢耽误,立即打了,给公司领导作了汇报,随后也通知了耿师傅家属。
通过心电图和症状,很快我们就诊断了心肌梗死,并经过家属同意,造影发现患者心脏左后方的血管,完全堵塞,其它两根血管完全正常。随后通过介入的方法,开通了堵塞的血管,植入了一枚支架,患者血流恢复正常。
耿师傅,39岁,属于中年男性。身高1米78,但体重已经有斤了,典型的肥胖。不到二十岁就开始抽烟,每天上班没事就在抽烟中度过,平均每天最少抽3包烟。父亲得过心肌梗死。长期抽烟、肥胖、男性、有冠心病家族史,这5点就是一位典型的年轻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所以这位保安师傅突发心肌梗死就不足为奇。
那么年轻人心肌梗死和中老年人心肌梗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或者发病原因有什么不同呢?
一、年轻人与中老年人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排序
CardiovascRes杂志综述指出
小于45岁的心梗患者危险因素排序是:吸烟、肥胖、男士、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
大于45岁的心梗患者危险因素排序是:高血压、男性、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我们的血管会硬化,所以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发生心肌梗死,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可是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发生心肌梗死呢?
上面的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排序,我们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中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仍是集中在三高上面:高血压、男性、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而年轻人的心肌梗死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及家族史上面:吸烟、肥胖、男士、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
二、医院的研究
医院研究分析了例18~44岁初发心梗患者,统计显示,男性占95.6%,患危险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吸烟(72.7%)、高血压(40.8%)和肥胖(37.8%)。也就是对于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高危因素的排序是:男性、吸烟、高血压、肥胖。
这一点与上述CardiovascRes杂志上提到的男性、吸烟、肥胖等基本一致。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80%有肥胖/超重、饮酒、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少和吸烟。
三、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预防心肌梗死的侧重点不同
1、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常为薄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伴有炎症和斑块内出血,导致了斑块破裂和心肌梗死。导致中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主要高危因素是以三高为主,其次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老年人心肌梗死更多见于两根血管或三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所以,中老年人,更应该注重查体,看看自己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如果有三高,应该积极正规地控制三高并进行监测。同时配合适当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坚持适当运动、控制饮食等等。但重心是在早发现早控制三高上。
2、年轻人
但年轻人心梗患者常存在侵蚀斑块,其特征是偏心,淋巴细胞浸润。年轻人心肌梗死大多数是单支血管病变,也就是三个大血管,一般只有一个血管出现了严重狭窄或闭塞。
1、研究发现,与老年人相比,吸烟在年轻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更常见。医院,抢救过的年轻心肌梗死患者,几乎都长期大量抽烟。所以年轻人预防心肌梗死的第一条就是戒烟,远离二手烟。(耿师傅长期大量抽烟)
2、年轻人,尤其是45岁以下的人,都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人不缺吃,吃得油腻、肉多菜少、爱吃甜品、从未吃过粗粮杂粮,这种饮食习惯,加之长期的不运动或缺乏运动,带来的更多的超重和肥胖。肥胖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在年轻人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中排第二名,即使在中老年人中也排第四名。所以年轻人预防心肌梗死,必须控制体重,控制体重就得先从健康饮食和坚持运动开始。(耿师傅体重严重超标)
3、年轻心梗患者,尤其是越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多合并有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使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提前15岁。所以有家族史高血脂家族史的人,更应该早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wh/95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