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复旦儿科药学
欣源有话说
孩子生病,妈妈往往非常揪心——他那么小,那么弱,可却在生病!太可怜了!病在他身,痛在我心!真恨不得向全世界搜罗好药,让他快点好,把病扼杀在摇篮里,不再进展。殊不知,很多药,并不能缩短疾病的进程。只能缓解症状,甚至缓解症状的能力,也非常有限。更殊不知,很多药,不光没有用,还会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哪怕没有底下那些可怕的副反应,他娇嫩的肠胃、肝肾,也通常不能答应。更更可怕的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药,其实只是添加了一些淘汰的、超便宜的、效果很赞但副作用也很可怕的西药成分,便化身百姓眼里“无毒副作用”的复合方子,大摇大摆进到孩子嘴里(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下面这些药就好了,其实,很多时候是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孩子吃的复方制剂含这些成分。最常见的是激素,孩子和老人用得太多了,平喘,湿疹,发烧,不明原因贫血,关节疼痛……真是包治百病)。别以为这个世界会对娇弱的孩子很善良。他只会哭,不会表达。怎么治都行。所以,着急的大人,什么药都想往孩子嘴里塞。很多不良商家会利用这种心理。最善良的商家,会给孩子吃面粉一般的安慰剂。不善良的嘛……此处省略一万字。所以,欣源真的发出忠告:往孩子嘴里喂的东西,一定要慎之又慎!能不吃尽量不吃;能少吃尽量少吃;能单一用药,尽量不要复合用药,不主张用中药;能口服,尽量不要静脉用药;一定要用药,得是正规来源的药品。不要迷信广告,偏方。孩子生病,大人着急。我很理解你。但仍然希望你擦亮眼睛,沉住气。很多问题,不是问题,比如生理性黄疸,母乳性腹泻,攒肚子,等等等等。很多问题,药是没用的,或坏处比好处多。(当然,因噎废食,讳疾忌医也不好。学点儿常识,多点儿淡定。欣源和众多科普工作者,也会为此不懈努力。)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勿随意给孩子使用药物,应在儿童专科医生、专科药师诊断指导下安全用药。
孩子生病了难免要选择药物治疗,可是很多药物会对儿童产生耳毒性甚至导致耳聋。根据年《药源性耳聋防治研究进展》报道,导致耳聋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部分儿童的听力残疾是由药物毒副反应造成的。
随着各种新型抗生素的开发与应用,临床医生对抗生素的选择范围有了明显拓宽,再加上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认识的提高,滥用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的情况日益减少。
儿童容易发生药物性耳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儿童患感冒发烧和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几率比成人要高很多,容易引发中耳炎,治疗不当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听力;
其次,儿童的内耳及听神经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耳毒性药物比较敏感。新生儿和婴幼儿由于肾功能不健全,对药物排泄能力差,更易发生药物性耳聋。
因此,家长在孩子生病时勿病急乱投医,应及时向专业儿科医生、儿科药师咨询,谨慎选择儿童用药。
那么哪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儿童永久性耳聋呢?目前发现的耳毒性药物达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
常见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小诺霉素、托布霉素等。这些药物不仅全身使用时有耳毒性,中耳局部使用时对内耳也有毒性。根据年《不可忽视的儿童药物性耳聋》的文献报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约占药物耳聋患者人数的1/3左右,所以临床上使用此类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儿科专科医生、专科药师的指导用药。
2
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
常见的有红霉素、氯霉素、紫霉素、卷曲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等。如氯霉素全身应用时具有耳毒性作用,局部滴耳可引起听力下降。多黏菌素可引起前庭损害,有时可有耳鸣,但无听觉损害,这类神经症状容易在鞘内注射较大剂量时出现,停药后缓解。
3
抗肿瘤药物
常见的有顺铂、长春新碱、氮芥、甲氨蝶呤、博来霉素等,使用不当皆可损伤内耳毛细胞,造成不可逆耳聋。
4
利尿药
临床常用利尿药呋塞米(速尿)、布美他尼(丁尿胺)、依他尼酸(利尿酸)等引起的听力损伤多是双侧对称性,常常伴有耳鸣,但通常是可逆的。
5
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非那西汀、保泰松等。其中最常见的阿司匹林可引起40分贝的双侧对称听力损失,多数可逆,但也有因误用药造成严重耳鸣后遗症和永久性听力损伤的;同时阿司匹林还会增加患儿Reye综合征的风险,故不推荐作为退热剂在儿童中应用。
6
中药
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导致不可逆性耳聋。
7
其他药物
常见的苯巴比妥类药物、奎宁等临床上使用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如果使用不当,也都可以导致耳聋。
最后需要再次提醒家长的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勿随意给孩子使用药物,应在儿童专科医生、专科药师诊断指导下安全用药。
来源
复旦儿科药学
声明
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速与我联络。
头像
唐小鸭,雁枫桦,擎石设计,版权为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yf/95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