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同样的,不生娃不懂养娃难。
对于新手妈妈而言,把娃喂饱是头等大事。作为过来人,我敢保证绝大多数宝妈都是以宝宝的哭闹为信号,只要孩子一哭,第一反应就是孩子饿了,这是身为妈妈的本能反应,特别是坚持母乳的宝妈,孩子的哭声仿佛是泌乳的号角,看见孩子的小脸、听见孩子的声音就会觉得乳房充盈,奶阵一波接着一波,身体自发的开始为宝宝屯粮。
但有些时候,孩子隔了好几个小时都不哭闹,妈妈们就纳闷了,这是饿还是不饿?
说孩子不饿但喂奶时孩子来者不拒、照吃不误;说孩子饿了,那为什么一点响动都没有,安静的让人不放心。这就让宝妈们分成了按需喂奶派和按时喂奶派,两个派别各有一套说辞,谁也说服不了谁。
分析
所有的宝妈都要面临两个选择:按时和按需。但是很多宝妈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喂奶方式只能有一种,按时和按需只能二选一,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
按时和按需没有哪个好哪个坏的说法,究竟是按时还是按需要看宝宝成长情况和宝妈的身体状况。
敲重点:什么是按时喂养;什么是按需喂养
按时喂养:是指定时定点给孩子喂奶,喂奶时间很固定,不管孩子是不是真饿了,时间一到奶水也要到。按需喂养:是指以宝宝的需要为命令,宝宝饿了才喂,不饿不喂。妇产医生建议:按需喂养是首选
1)按需喂养有利于宝宝吸收
宝宝胃口小,但消化快,按需喂养等于让孩子少食多餐,既不会让宝宝撑着,也不会让宝宝感觉到饿,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奶水中的营养成分。
2)按需喂养防止宝宝肥胖
孩子饿了才吃意味着消化之后再补充、身体摄入营养最及时,不会因为过度喂养而导致肥胖和消化不良。
研究表明,我国儿童肥胖率高达30%,而且数值还在继续上升,儿童肥胖症的一大诱因就是婴幼儿时过度喂养,导致胃容量一点点的增大,而按需喂养让进食更科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肥胖症。
3)按需喂养会提升亲子关系
听说过恒河猴实验吗?实验人员把几只刚出生的小猴子从母猴身边带走,然后给了小猴子们两个假妈妈,一个是身上挂有奶水、用钢丝制作的妈妈;另一个是没有奶水,用绒布制作的温暖妈妈。小猴子只有饿了时才会去钢丝妈妈那里喝奶,其他时候都依偎在绒布妈妈身边。
这个实验揭示了一个道理,婴儿不仅需要奶水,更需要妈妈的怀抱。
婴儿吃奶频繁,吃奶不仅意味着填饱肚子,也是在寻找温暖的怀抱。按需喂养的意义就在于满足孩子的身心需要,让孩子肚子和心理都得到满足,这是提升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
按需喂养是比较提倡的做法,但并不代表按时喂养是错误的,按时喂养同样有好处
1)按时喂养让孩子形成规律生物钟
人体是有记忆的,比如到某个点就会饿、会困,这是因为长时间的固定作息形成了这样的习惯。
孩子同样也是,当按时喂养时,孩子身体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到了那个固定时间就会想吃奶,特别是吃乳粉的宝宝,按时喂养避免了妈妈焦头烂额慌里慌张,只要定点给宝宝充好奶就好了。
2)精准掌控宝宝食量
很多按时喂养的宝宝都是吃乳粉的,按时喂养能够让宝妈更加清晰的知道孩子一天吃了多少奶,可以根据宝宝身体情况酌情增加或减少。
精准控量意味着可以更好的知道孩子的健康状况,家长也更加放心。
3)按时喂养让断奶更轻松
很多宝妈形容断奶是在凌迟自己和宝宝,母子俩都痛苦。但是如果是按时喂养的宝宝就不会感到多难受了。
按时喂养的宝妈会逐渐拉开喂养的间隔时间,比如以前是两个小时一喂,后来变成4、5个小时喂一次,孩子习惯了跟随妈妈的步调,所以也不会觉得痛苦,等到该断奶时也会轻轻松松的断掉。
既然按时喂养和按需喂养都有好处,那究竟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按时和按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宝宝情况而定。
1)奶水充足的妈妈尽量按需喂养
母乳是孩子的黄金口粮,再高端的配方粉都比不上,能够成为大奶牛的妈妈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让人羡慕不已。
母乳中至少含有种营养成分,而且相当一部分无法人工合成,比如被称为无价之宝的活性免疫蛋白,这都是为孩子保驾护航的守护军。
这样珍贵的营养可不能浪费,孩子饿了时一定要喂,如果拘泥于按时喂养,就可能在孩子不饿时填鸭,孩子肠胃娇嫩,填鸭式喂养不仅让孩子不舒服,母乳也会浪费掉。
2)全职妈妈尽量按需喂养
全职妈妈一天24小时围着孩子转,为了孩子的成长放弃了工作和前途,是最让人敬佩的。
全职妈妈可以说是孩子全天候的移动奶源,整天守在孩子身边想要按需喂养并不难,孩子也能在按需喂养中体会到妈妈的温暖和呵护。
3)三个月之前尽量按需喂养
宝宝在妈妈温暖的子宫中住了那么久,温暖的记忆会刻在宝宝脑海中,即使出生后依旧会眷恋。
研究表明,宝宝在出生后三个月内还处在懵懂期,觉得自己还是在温暖的子宫中,如果有吃奶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宝宝会觉得害怕和陌生。所以宝妈要克服困难,至少宝宝出生后三个月内要按需喂养,让宝宝知道自己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这会让宝宝觉得安全,觉得被爱。
按需喂养值得提倡,但如果情况不允许就需要按时喂养
1)宝妈上班后可按时喂养
全职妈妈令人敬佩,但既照顾孩子又要上班养家的宝妈更让人心疼。
每天八九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导致宝妈不可能按需喂养,这时候按时喂养就该挑大梁了。
建议宝妈和其他家庭成员一同配合,让孩子和宝妈保持统一节奏。
比如让宝宝在妈妈上班时多运动,消耗精力,等到饿了累了时正好妈妈回来了,时间长了宝宝饥饿的时间就和妈妈的作息时间相统一,既保证了按时喂养,又能让宝宝喝到母乳。
2)奶水不足的妈妈可以按时喂养
如果孩子是吃奶粉的,按时喂养就比按需喂养好,可以调节宝宝生物钟,妈妈也更轻松。
3)按时喂养最早也要三月后
对于那些早出晚归、工作繁忙的宝妈来说,即使母乳充足也无法在上班后满足按需喂养,那就定时定量喂奶粉吧。
宝妈可以从孩子三个月时逐步定时喂养。
3-4个月的宝宝3-4小时喂一次,乳量-毫升/天;等到宝宝增加辅食后,4-5小时喂一次,乳量-毫升/天;1岁以后的宝宝8小时喂一次,每次喝-毫升,并不需要可丁可卯,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酌情增加或者减少。简单的说,如果条件允许,按需喂养是首选,也是最符合孩子身体发育规律的,但如果无法做到按需喂养,那也不用纠结,按时喂养问题也不大。
无论是按需还是按时,宝妈们一定要避开这些雷坑
一:按需喂养雷坑:哭一定是饿
很多宝妈一听见孩子哭就觉得孩子饿了,然后就要喂奶,这未免太绝对。
孩子哭有可能是因为新生儿常见的肠绞痛,也可能是拉粑粑或者尿床了,哭不一定代表饿,相反,不哭也有可能表示饿,宝妈要注意孩子这些表现:
1)头左右转动,小嘴张开,仿佛要寻找什么;
2)吮吸袖子、手指、被子等身边能触摸到的物品;
3)用手碰孩子的脸蛋或者嘴角,孩子会马上转向手指的方向。
按需喂养的妈妈要看懂以上表现,不要片面只以哭声为信号。
二:按时喂养雷坑:即使睡着了也要叫醒
很多按时喂养的宝妈有个习惯,总是严格按照时间喂养,哪怕晚了五分钟也觉得孩子会饿坏,有这种习惯的宝妈改改吧。
如果孩子睡得正香,并没有焦躁不安,那么就让孩子安心睡。睡眠对宝宝很重要,睡眠时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身体和大脑发育,晚点吃奶对宝宝身体反而不会有什么影响。
特别是晚上,孩子更加需要深度睡眠,不要把孩子叫起来喂奶,这对今后孩子戒夜奶也是有好处的。
三:按需、按时喂养共同雷坑:吃得少就是不健康
无论孩子是按时喂养还是按需喂养,都要以孩子身体指标为宗旨,只要孩子各项生理指标都正常,即使吃的较少也不用担心,说明孩子对奶水的吸收率高,这是正常的。
但如果孩子很长时间没吃奶也一声不吭,就有可能是神经系统出了问题,宝妈要及时就医,不能拖着。
小编总结:
按需喂养很好,至少要达到三个月,但如果情况不允许也不必强求,根据宝妈状况和宝宝发育情况按时喂养也可以。
宝妈们每天喂孩子几次呢?是按需喂还是按时喂呢?
ps: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扩展一:“好可怕,刚怀孕就出血了”,孕期见红必须保胎吗?要分情况看待
扩展二:宝宝1岁前,妈妈的错误抱姿会使孩子脊椎受损,很多人犯,速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zl/95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