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时主要讲解除儿童传染病以外的疾病预防,关于“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在另外的课件进行讲解。
一、建立预防疾病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做好经常性和特发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2.督促家长按年龄及季度完成防疫部门布置的计划免疫。接种率%。
3.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实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办理入托和转托手续。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
4.采取有效措施,对儿童龋齿、视力低下、听力障碍、寄生虫感染等缺点和疾病进行矫治。
5.注意儿童心理问题,定期进行儿童心理问题问卷调查,对心理行为异常儿童建立个案,给予适宜关怀,并协助教师家长进行有效矫冶。
6.必须保证儿童充足的营养素及热能供给,加强锻炼,提高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
7.经常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和教职工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与他们共商卫生保健对策,不断提高卫生保健水平。
二、认真执行体检制度
(一)新入园儿童健康体检
1.儿童入托幼园、所必须到各级幼儿园所属管辖的各级妇幼保健院领取《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健康检查表》,进行全身健康体检一次。宝安、龙岗两区可根据各区妇幼保健行政、业务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执行。
2.儿童入托幼园、所前应由所指定的各级保健机构检查肝功能、血色素、红细胞等项目。
3.入托幼园、所体检时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患营养不良、贫血等可以入托幼园所矫治。
(二)已入园儿童定期体格检查
1.儿童入托幼园、所后应定期体检,每年由各级保健机构作体格检查一次,体检率应达%。每年应作肝功能、血色素、红细胞等项目一次,检验率达%。
2.儿童每学期测身高、体重二次,并作相应评价。
3.在园儿童每半年进行口腔护齿一次,每年进行视功能检查一次。
4.区级以上幼儿园,每年应对儿童做心理筛查,对有问题的儿童要建立儿童心理个案,同时要建立转诊制度,使儿童的心理问题得到纠正。
5.定期体检后要进行儿童健康状况分析评价和疾病统计,发现疾病或缺点,并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及时矫治这些缺点或疾病。
(三)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体检要求
1.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饮事人员除外)上岗前应到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同时要接受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检,检查项目按照深圳市卫生局印制的《托幼园所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规定的内容进行。工作人员取得健康检查合格证明方能上岗。饮事人员健康管理按《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执行。上岗前应到各级疾病控制中心进行体检,并参加卫生及儿童饮食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方可上岗。体检每年复查一次。
2.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包括急、慢性期)、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的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经治疗痊愈后,持各级妇幼保健院的检查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3.精神病、严重心理、生理缺陷者不可在托幼机构工作。
三、生活安排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儿童主要的生活内容,能保护儿童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增进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各托幼园所应按儿童一日生活活动时间分配表具体制定儿童一日生活日程(见表1)。在制定生活日程时应考虑小儿的年龄特点及生理要求,考虑季节特点,并掌握保教结合、动静交替、不同性质的活动相互配合的原则。
表1.小儿一日生活活动时间分配
年龄
饮食
一日活动时间(小时)
睡眠时间
次
数
间隔时间
(小时)
白天
夜间
(小时)
共计
(小时)
次数
持续时间(小时)
1岁
5-6
3-4
1.5-3
2-3
2-2.5
10
14-16
1岁-
5
4
3-4
2
1.5-2
10
12.5-13
1.5岁-
4
4
4-5
1
2-2.5
10
12-13
≧3岁
4
4
6-7
1
2-2.5
10
12-12.5
四、体格锻炼
1.要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婴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育活动,尤其要重视一岁半以下婴幼儿的体格锻炼,给婴儿每天做一至二次被动操和主动操。幼儿做一至二次体操或活动性游戏。
2.在正常天气下,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寄宿园不少于3小时。
3.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开展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按小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质安排锻炼内容和运动量。锻炼的内容和时间由少到多,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强度。对个别体弱儿给予特殊照顾。
5.按年龄制定锻炼计划。锻炼前做好准备工作,定期抽查儿童的运动量及活动频率,锻炼过程中注意观察小儿的反应,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并停止锻炼。
五、儿童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
1.日托小儿每天早晨进班前,全托小儿每天起床后应由园医作晨间检查,认真观察小儿精神、脸色、体温。询问在家健康情况。同时还应根据小儿的年龄,健康状况,传染病发病季节作重点检查,如咽喉是否红肿、腮部有无肿大、皮肤有无皮疹、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配备必要的晨检用品(体温计、压舌板、电筒、晨检牌、记录本等)小儿用药和异常情况要及时记录。
3.幼儿园儿童保健医生收下家长带来的药物,应标明姓名,药物的名称、用法和剂量。按时给小儿用药。对药名及剂量不清楚的药物应退回给家长。
4.班内的保教人员要认真做好全日观察,配合园医对有病和体弱的小儿加强生活护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园医联系并要作好全日观察记录。
六、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见本培训班其它老师的讲义)
七、配合保健医生对体弱儿进行管理
对于幼儿园来说,主要是对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以及单纯性肥胖进行管理。
(一)缺铁性贫血
1、贫血程度分类:
(1)轻度:血红蛋白90~g/L(9~11g/dl);(2)中度:血红蛋白60~g/L(6~g/dl);(3)重度:血红蛋白30~g/L(3~g/dl);(4)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3g/dl)。
2、营养指导
(1)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强化铁的米粉和配方奶,动物肝、鱼、瘦肉,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等,尽量做到食物多样化。
部分含铁食物一览表
来源
食物
丰富来源
动物血,肝脏,鸡胗,牛肾,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等
良好来源
瘦肉,红糖,蛋黄,猪肾,羊肾,干果等
一般来源
鱼,谷物,菠菜,扁豆,豌豆,绿叶菜等
微量来源
奶制品,蔬菜,水果等
(2)用铁强化食品:用铁强化剂加入谷类、面粉、食盐、糖、柑桔饮料、乳制品、调味品(酱油、味精等)。
(3)改进烹调方式
使用铁锅;采用发酵、发芽、加热处理;用开水烫青菜(如菠菜)可减少抑制铁吸收的植酸盐、草酸等。
3、药物治疗
主要是铁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
4、幼儿园针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营养餐。
5、疗效观察
1、每隔4周复查血红蛋白1次,至g/L以上后再继续治疗8周。
2、治疗后血红蛋白增高10g/L(1g/dl)以上可继续治疗观察,增高20g/l(2g/dl)以上可肯定为缺铁性贫血。
3、如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不增高,应将患儿转上级医疗保健单位查明病因,明确诊断。
(二)营养不良
包括:(1)体重低下;(2)生长迟缓;(3)消瘦。
防治:
1、保证合理营养:学龄期儿童和青春期少年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须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豆腐、鱼、肉类、蔬菜水果等。合理安排膳食,实现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应从小培养,纠正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定时、定量进餐。
3、开展营养及饮食卫生的教育:广泛宣传教育营养卫生知识,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改善学生的饮食结构,注意补充含铁、叶酸、维生素B12及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品。
4、幼儿园体检化验中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儿童,通知家长对患病学生进行治疗,改善饮食。
5、幼儿园针对于营养不良的营养餐。
(三)儿童单纯性肥胖
防治方案:科学锻炼、饮食调整和健康教育相结合;以家庭为单位,以日常生活为控制场所;肥胖儿童,家长,教师,医务人员共同参与。
1、饮食疗法:控制饮食。
2、科学锻炼:体能与技巧运动相结合。
3、精神支持:要经常鼓励儿童坚持治疗,树立减肥信心,限食多动,多参加集体活动,改变孤僻、怕羞、自卑心理。
4、治疗禁忌:饥饿/半饥饿或变相饥饿疗法。小于3个月的短期快速减重,或反复多次的减重/增重反跳循环。服用“减肥食品”,“减肥药品”或“减肥饮品”。手术,物理治疗等介入性手段去除脂肪。
白癜风怎样治北京哪看女性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zz/94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