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耿兴敏
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是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12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国新办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李斌介绍,我国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同时,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开展了新一轮的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6亿人口,现场调查人数超过60万,具有国家和省级代表性,根据监测结果编写形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
报告结果显示,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扶贫等民生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国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李斌介绍,我国居民体格发育与营养不足问题持续改善,城乡差异逐步缩小。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均已实现年国家规划目标,特别是农村儿童生长迟缓问题已经得到根本改善。居民贫血问题持续改善,成人、6-17岁儿童青少年、孕妇的贫血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另外,居民健康意识逐步增强,部分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居民吸烟率、二手烟暴露率、经常饮酒率均有所下降。家庭减盐取得成效,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与年相比下降了1.2克。居民对自己健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zz/95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