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病是指由于脾胃功能的异常,以致膏脂、痰浊、水湿积聚体内,使体重超过正常的一种病症,中医辨证属于肥人、胖人、肥满、痰湿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①饮食不节患者脾胃俱旺,多饮多食,恣食肥甘厚味,蕴生湿热,则胃纳更旺,而脾土湿困,水谷精微转运不及,水湿运化亦不完全,则膏脂、痰浊、水湿积聚,形成肥胖。《素问通平虚实论》指出“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
②情志失调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之疏泄,《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土得木而达”,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脾之运化能力减弱,气郁化火,则胃纳更强,形成肥胖。临床上最常见的是一些年轻女性,情志受到刺激后,突然变得多食、贪食,发为肥胖。
③久坐少劳“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肺主气,脾应肉,导致肺脾气虚,代谢能力降低,形成肥胖。人到中年,容易形成肥胖,活动明显减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脾肾阳虚多因先天不足,素体阳虚,或年老肾阳渐衰,脾胃之运化腐熟,尤其脾之升清,有赖肾阳温煦,所以肾阳不足可致脾阳不振,升清不足,致膏脂、痰浊、水湿积聚,临床上自幼肥胖、年老后尤以女性绝经期后形成的肥胖伴或不伴有下肢水肿,可按此辨证。
⑤肝肾阴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肝肾阴虚,虚火上蒸肺胃,肺燥胃热,而多饮多食,形成肥胖。辨证为该型的肥胖病人多并发有糖尿病,《针灸大成》曰“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也”,《素问奇病论》也指出“病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脾与胃相表里,同位中焦,共奏受纳运化之功,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输布,共同完成气血的生化,肥胖的病因无论如何,最终多导致脾胃功能俱旺或俱虚,正如李东垣《脾胃论》所说“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笔者临床体会,由脾胃俱旺引起的肥胖,脾胃功能相比以胃纳更旺为主,年轻患者多见,由脾胃俱虚引起的肥胖,脾胃功能相比则以脾虚湿阻为主,中老年患者多见。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yf/94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