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肥胖症穴位
肥胖症西医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常表现为体重增加,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体重。
肥胖分型
一、单纯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可导致为之。按发病年龄及脂肪组织病理又分二型。
1、体质性肥胖:特点是有肥胖家族史,自幼肥胖,限制饮食疗效差
2、获得性肥胖:特点是成年人因营养过渡所致,饮食控制运动疗效好。
二、继发性肥胖:由于甲状腺、胰腺、垂体等由分泌代谢紊乱引起。
病因: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的物质基础。每日进食热卡超过消耗,多余的热卡几乎完全转化成脂肪。而饮食过多活动量过少是产生肥胖的外因。
中医是指肥胖症的发生与肺、肝、脾、胃、肾等诸多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肺气不宣,腠理闭塞,汗无以出,炼而生痰;肝气郁结,剋伐脾胃,运化受损,郁而增肥;脾胃功能失常,虚则水湿不化,酿生痰浊;实则胃肠腑热,食欲偏旺,消谷善饥,多食而生浊脂;肾阳不足,气不化水,二便排泄无力,肌肤肿胀。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遂致痰湿浊脂滞留肌肤而形成肥胖。
病机主要有肺失宣降、胃肠实热、肝郁气滞、脾肾阳虚、痰湿闭阻,痰湿闭阻又是其中最为主要的环节。
一、基本腧穴
①腹部8穴:中极、关元、气海、水分、中脘、天枢、水道、大横。
②四肢10穴:合谷、曲池、支沟、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内庭、三阴交、阴陵泉。
(一)涉及经穴
任脉:中极、关元、气海、水分、下脘、中脘、上脘。
1、中极:脐下4寸。
膀胱的“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膀胱、利尿行水。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2、关元:脐下3寸。
小肠的“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肠道、补益肝肾。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3、气海:脐下1.5寸。
补益气血、调理肠道。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4、水分:脐上1寸。
通调水道、利尿消肿。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5、下脘:脐上2寸。
任脉与足太阴经的“交会”穴。理脾和胃、通调腑气。
6、中脘:脐上4寸。
胃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会)、任脉与手三阳经的“交会”穴。调理胃肠、通调腑气。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7、上脘:脐上5寸。
任脉与手阳明经和手太阳经的“交会”穴。调理胃肠、通调腑气。
(二)督脉:大椎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手、足六阳经的交会穴。
疏调经脉、发汗解表。
(三)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
1、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子穴)。
清泻肺热、发汗解表、理肠导滞、通调腑气。
2、孔最:尺泽下5寸。手太阴肺经“郄”穴。
理肠导滞、通调腑气。
(四)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曲池。
1、合谷:第1、2掌骨之间,略靠第2掌骨中点。手阳明大肠经“原”穴。调理肠道、通调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2、曲池:屈肘,肘横纹桡侧端凹陷中。
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母穴)。调理肠道、通调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说明2:
关于肺与大肠在减肥、美容中的作用问题。
(五)足阳明胃经:梁门、天枢、水道、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内庭。
1、梁门: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理脾和胃、通调腑气。
2、天枢:脐旁2寸。大肠的“募”穴。行气活血、化瘀消肿、理肠导滞、通调腑气。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3、水道:脐下3寸(关元穴)旁开2寸。通调水道、利尿消肿。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4、足三里:外膝眼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开1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下)合”穴,五行属土,“土中之土”穴(本穴)。调理胃肠、通行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5、上巨虚:外膝眼直下6寸,胫骨前嵴外开1横指(中指)。大肠的“下合”穴。理肠导滞、通调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6、下巨虚:外膝眼直下9寸,胫骨前嵴外开1横指(中指)。小肠的“下合”穴。理肠导滞、通调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7、丰隆:外膝眼直下8寸,胫骨前嵴外开2横指(中指),外膝眼与外踝连线中点。足阳明胃经之“络”穴。理脾除湿、化痰通络。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尤其适用于痰湿偏盛者。
8、内庭:第1、2趾缝纹头端,足阳明胃经之“荥”穴。清泻胃热、通调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说明3:关于治后厌食问题。
(六)足太阴脾经:三阴交、阴陵泉、大横。
1、三阴交: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后缘。脾、肝、肾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健脾化湿、利尿消肿。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2、阴陵泉:膝关节内下方,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中。足太阴脾经五输穴之“合”穴。清热化湿、利水消肿。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3、大横:脐旁4寸。足太阴经与阴维脉的交会穴。健运脾胃、调理肠道。腹部8穴之一,既是腹部减肥主穴,也是全身减肥要穴。
(七)手少阴心经:神门。
神门:掌面腕横纹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桡侧凹陷中。手少阴心经“原”穴、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子穴)。镇静宁神。
(八)手太阳小肠经:后溪。
后溪: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纹头端。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木(母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与督脉相通)。通阳发汗。
(九)足太阳膀胱经: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委中、委阳。
1、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宣肺解表、发汗润肤。
2、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的“背俞”穴。疏肝理气。
3、胆俞: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的“背俞”穴。疏利肝胆。
4、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的“背俞”穴。理脾化湿。
5、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理脾和胃。
6、三焦俞: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三焦的“背俞”穴。疏利三焦、化湿行水
7、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的“背俞”穴。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8、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的“背俞”穴。调理肠道、通调腑气。
9、小肠俞: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小肠的“背俞”穴。调理肠道、通调腑
10、膀胱俞: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膀胱的“背俞”穴。振奋膀胱、利尿行水。
11、委中:膕窝正中。膀胱的“(下)合”穴。疏调膀胱、利尿行水。
12、委阳:委中穴外开约1寸,股二头肌腱内侧。三焦的“下合”穴。疏调三焦、利水消肿。
(十)足少阴肾经:照海、太溪、复溜、阴谷。
1、照海:内踝下凹陷中。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阴跷脉相通)。调理肾气、利尿行水、润肠通便。
2、太溪:内踝与跟腱连线之中点凹陷中。足少阴肾经“原”穴、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调补肾气、利尿行水、润肠通便。
3、复溜:太溪穴直上2寸。足少阴肾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母穴)。补益肾气、利尿行水。
4、阴谷:膝关节膕窝横纹内侧,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足少阴肾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水中之水穴”(本穴)。调补肾气、利尿行水。
(十一)手厥阴心包经:内关
内关:掌面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阴维脉相通)。宣上导下、和内调外、通调血脉、调理胃肠、镇静宁神。
(十二)手少阳三焦经:阳池、支沟。
1、阳池:腕背横纹正中点,指总伸肌腱尺侧。手少阳三焦经“原”穴。疏调三焦、利水消肿。
2、支沟:阳池穴直上3寸。手少阳三焦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本穴)。疏调三焦、通调腑气。全身减肥要穴,四肢10穴之一。
(十三)足少阳胆经:肩井、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
1、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足少阳经与手少阳、足阳明、阳维脉的交会穴。疏调经络气血。
2、带脉:第11肋端直下,与肚脐相平。足少阳经与带脉的交会穴。疏调经络气血。
3、环跳: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足少阳经与足太阳经的交会穴。疏通经络气血。
4、风市:大腿外侧正中,膝上7寸。疏通经络气血。
5、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足少阳经(下)合穴、八会穴之一(筋会)。舒筋通络、疏肝利胆。
(十四)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
1、太冲: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足厥阴肝经“原”穴,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疏肝理气。
2、曲泉:膝关节内侧纹头上1寸。足厥阴肝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母穴)。补养肝血、疏肝理气。
3、章门:第11肋端。八会穴之一(脏会)、足厥阴经与足太阴经交会穴。疏肝理气、调和肝脾。
4、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肝的募穴。足厥阴经与足太阴经、阴维脉的交会穴。疏肝理气、调和肝胃。
治白癜风上海哪家医院好白癜风症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yf/94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