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诊断: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
作者医大一院张丽娜
来源河北医大一院脑卒中防治俱乐部
看到朋友圈里的一句话,“每逢佳节胖三斤,仔细一看三公斤”,她还告诉我肥胖已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了,体重管理是一辈子的事情。近年,肥胖问题越来越突出,是全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下面给大家分享有关肥胖的话题。
一、肥胖新概念
最近,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学学院会(ACE)联合发表立场声明,建议将肥胖改成: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adiposity-basedchronicdisease,ABCD)作为新的诊断术语。
ABCD是对明确识别为慢性疾病的肥胖的一种新的诊断术语,暗指精确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与带有贬义、可有多重含义的术语“肥胖”进行区分,避免混淆,从而扭转因公众对肥胖理解歧义而带来减重障碍的局面,真正改善个体和全民健康。
肥胖不再是一种对体态的贬义性描述,它被重新定义成一种慢性疾病,属于生活方式医学范畴。
ABCD中的“以肥胖为基础”强调体重异常分布和/或脂肪组织功能异常,而“慢性疾病”部分强调那些会增加肥胖死亡率的相关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等。
相关人员表示,ABCD的概念并不改变肥胖本身,但为医生和患者传达了更多健康相关信息,并涉及降低异常脂肪质量、分布和/或功能不良影响及风险的初级预防和降低肥胖为基础并发症不良影响及风险的二级/三级预防。
减肥不再是一种被认为矫情的行为,胖子不再需要心理自卑,肥胖就和一般的感冒、阑尾炎一样,去积极治疗就好,从而得到整体健康改善。
二、体重测算公式
那么,怎样叫做肥胖呢?
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肥胖。
计算标准体重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标准体重(公斤)等于身高(厘米)减去,如一个人的身高为厘米,他的标准体重:-=60公斤。肥胖一般分为两类:苹果形(中间大、两头小)、梨形(臀部大,下肢粗)。一些研究表明,苹果形,也就是腹部集中大量脂肪者,患心脑血管慢性病、糖尿病的危险性高。肥胖按其程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肥胖程度超过标准体重的25%~34%为轻度,超过标准体重的35%~49%为中度,超过标准体重的49%以上者为重度。
另外,体重指数必须说一下。BMI[BodyMassIndex]即BMI指数,也叫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是否肥胖和标准体重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人体体重指(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如一个人的身高为厘米,体重是70公斤,那么他的BMI:70/1.(1.65*1.65)=25.7。适用范围:18至65岁的人士。儿童、发育中的青少年、孕妇、乳母、老人及身型健硕的运动员除外。世界卫生组织认为BMI指数保持在18-23之间是比较理想的。
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
轻体重BMI
BMI18.5
健康体重BMI
18.5≤BMI24
超重BMI
24≤BMI28
肥胖BMI
28≤BMI
(注:身体质量指数不适用于未满18岁、运动员、正在做重量训练者、怀孕或哺乳中女性、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
再有,基础代谢率这个概念需要聊一聊。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测定有两种方法,即根据脉压和脉率计算,或用基础代谢测定仪测定。前者简便易行,后者较可靠。常用计算公式为:基础代谢率=(脉率十脉压)-。正常值为±10%。基础代谢率对减肥有非常大的影响,每天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而节食(极端是绝食)会降低人的基础代谢率。
通过这几个公式测算,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标准呢?是超重?还是肥胖?如果是肥胖,那么肥胖原因是什么呢?
三、肥胖原因筛查
引起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11条:
1、精细的米面摄入偏多(米饭、面条、年糕、汤圆等);
2、糖类摄入过多(糖果、高糖水果、饮料等);
3、脂肪摄入过多(肉类、油脂或油炸类等);
4、酒类摄入过多(啤酒、白酒、红酒、黄酒等);
5、早餐不吃或吃得很少;
6、晚餐摄入过多(晚餐吃得较晚,而且十分丰盛);
7、睡前2小时吃东西(睡前边看电视边吃东西、经常吃夜宵等);
8、暴饮暴食(心情不好狂吃、经常吃大餐等);
9、三餐不规律(经常不按饭点进食、零食当正餐食用等);
10、药物(调理的中药、激素类药物等);
11、运动消耗少(长期坐着,身体血液不通畅,代谢差等)。
对照自身情况,符合上面的那几条,这几条就是导致您肥胖的原因,需要在以后的饮食中调整改进的,如果这些导致肥胖的原因不改正,那么即使短时间内体重减下来了,后期也是会反弹的,需要克服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管理好自己的体重,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健康的水平。
四、肥胖的危害
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发生脑卒中的机率比一般人高出40%,突然死亡的机率是一般人的1.86倍。为什么肥胖容易发生脑卒中呢?主要是因为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此外,肥胖又易引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及鼾症等疾病,这些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由此可见,肥胖不可轻视,预防脑卒中应注意控制饮食,减少进食量及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减少肥胖者的风险,需要管理体重。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得了白癜风好治疗吗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yy/94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