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小南:80后儿科医生妈妈,浙江大医院主治医师。健康中国优秀科普作者,新浪育儿母婴自媒体金牌专家、十佳自媒体、值得妈妈信赖的育儿书作者,新浪微博十大影响力育儿大V,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今日头条年度优秀自媒体品牌、头条健康金处方作者,年度健康头条号。每个爸妈,都希望自家宝宝白白胖胖“一节节小藕节的,多可爱啊”,甚至有的爸妈,用宝宝长肉肉来检验带娃“成果”,觉得越胖,宝宝带得最好,长得也越好。这样的爸妈一多,小胖墩们也越来越多了,小南的担心也越来越多了……白白胖胖不好吗?白可以,当胖变成了肥胖,你们说好还是不好?儿童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
据《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
年~年,相应超重、肥胖人数也由万人增至万人。小南说小胖墩越来越多,可不是信口开河,来来来,见上图,有数据有真相:是不是直线飙升的调调?还没完呢: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年,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6%,肥胖儿童数将增至万人;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超重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万人。放眼全球呢?根据IOTF的调查报告,全世界至少有1/10的5-17岁的中小学生身体超重或肥胖,具有患上糖尿病、心脏病和其他疾病等健康危险因素的中小学生多达万。吓得小南赶紧抱住了自家标准体重的崽,那谁,之前是谁“嫌弃”崽子不够胖来着?赶紧来看看数据!为啥小胖墩越来越多?小胖墩不是一日养成的,肉肉们也不是一夕长出来的,遗传、社会环境与个体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催生出了儿童单纯性肥胖。先说说遗传因素,这个概率实在太小了,疾病比如神经、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单纯性肥胖比重更小,95-97%的小胖墩,都不在这些范围内。大部分小胖墩的肉肉,都是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等堆出来的。发现没,小南用了一个“堆”字,足以说明问题所在——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堆积为表现形式。这当中,大头自然是吃,也就是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爱吃糖、高脂肪以及重口味的食物和零食,水果蔬菜很少吃。同时,家庭烹饪方式也多为炒,还重油重盐,也是催生小胖墩的助推剂。然后,肉肉一多,小胖墩们的运动能力下降,动一动就觉得累了,自然会不喜欢运动,出门一会就气喘吁吁,就喜欢宅在家里,睡睡觉看看电视多轻松啊。这样一来,不光能量消耗减少,肌肉组织由于胰岛素抵抗性增大,导致了糖耐量减低,这些都有利于肥胖的发生。所以,肥宅肥宅,就是这么来滴。嗯,看来“管住嘴、迈开腿”,小盆友们也适用啊。肥胖的危害性:爸妈一定要透过肉肉看本质,宝宝一胖,很容易有肥胖并发症,这会危害宝宝健康的。小胖墩们更容易内分泌代谢紊乱或有代谢功能障碍(具体有哪些?见上图)有些异常还能一直影响到青年时期。像2型糖尿病,以前我们以为只有大人才会得,结果呢?糖尿病发病有低龄化趋势,与成人糖尿病患者相比,青春期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包括进行性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说人话:2型糖尿病不光对小胖墩们蠢蠢欲动,连他们成年后也不放过(概率更大)。同时,小胖墩们还容易有血脂异常和高血压,还和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之间脱不开关系。对了,肉肉一多,非酒精性脂肪肝、胆石症和某些消化道功能性损伤,也爱来找小胖墩的麻烦。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小胖墩们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你说吓不吓人?然后,肉肉们还妨碍到了呼吸系统。像上图这些疾病,也都有可能发生在小胖墩的身上。还有,肉肉一多,骨骼肌肉系统也亚历山大,就容易导致关节、骨骼及肌肉损伤。所以,小胖墩们的肌肉骨骼不适、骨折、下肢畸形、行动不便的患病率也比较高。至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上图这些病症,也是小胖墩们首当其冲。最后还把心理问题也牵扯进来的,小胖墩们会缺乏自信,容易自卑、焦虑甚至抑郁哦,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情绪和社交。甩肉计划要全家总动员:好在和其他疾病相比,肥胖总归好对付一点。一句话版本:管住嘴,迈开腿。具体呢?爸妈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清淡饮食,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和零食,还要养成喝白开水的好习惯。同时,家庭烹饪方式也别一味大火爆炒,可以增加一些炖、蒸、煮的烹饪方式。爸妈在饮食上也要做好榜样作用,毕竟,宝宝们的饮食习惯、食物选择会受爸妈影响,越是小宝宝就越容易模仿爸妈。吃的方面OK了,动起来,可以让爸爸带着宝宝一起运动,一起甩肉肉。还要坚持住,不要三分钟热度,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规律地去运动,这样才能改善体重、血脂和其他营养指标,保持心血管、呼吸系统健康以及增强肌肉力量和耐量。WHO的建议是,5~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高等强度有氧运动。关爱宝宝的你,还需要看看这几篇:1、“打死都不给宝宝吃”的食物有哪些?请爸妈务必做到2、每逢佳节月半3斤,节后宝宝油腻的肠胃如何赈救?给节后综合症点颜色看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mmc.com/zcmbyy/95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