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怎么挂号 https://m.39.net/disease/a_9376684.html
“高寿”作为敬词,一般用于询问老人的年龄,也有祝福的含意。
早在半个世纪前,五六十岁就会被问候“高寿”,因为当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大概在四五十岁。现在,随着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的逐渐提高,“高寿”的适用年龄也在无形中升格。
人们在担忧老龄化到来的同时,也要看到,长寿已逐渐成为常态。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众多数据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让一些人感到担忧,但与此同时,“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也让很多人为之兴奋。
先来科普一个概念:人均预期寿命,是指死亡率不变的情况下,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
举个例子,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真正含义是“年中国出生的人口,平均能活77.3岁”。
虽然写进“十四五”规划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和你我没有直接关系,可实现它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从出生到死亡、从每一餐吃什么到医疗社保,都与你我休戚相关。
年1月1日,在广西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张柳萍为新生儿喂奶。新华社发谭克兴摄
事关“生”“死”的数据
“夭折”这个词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似乎只存在于古装剧中,但就在几十年前,这还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婴儿死亡率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年之前,我国的婴儿死亡率高达‰,也就是说有五分之一的宝宝在襁褓中就夭折了。大约用了20年时间,这一数值降至50‰以下。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婴儿死亡率继续下降到34.7‰。
随后,我国的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下降速度更快。城市的婴儿死亡率由年的17.3‰下降到年的4.2‰;农村的婴儿死亡率由年的58‰下降到年的9‰。
放眼全球,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年美国的婴儿死亡率为6‰,俄罗斯为7‰,德国、意大利、韩国均为3‰,日本、新加坡为2‰,而印度则高达35‰,印尼为22‰,土耳其为11‰。可见我国这一指标已接近同时期发达国家水平。
年,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6‰、7.8‰,明显低于10‰和13‰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年)》目标。
迈过了出生关,儿童成长阶段的健康也格外重要。
这其中,疫苗接种成为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免疫规划监测管理体系,实现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的信息系统和疫苗电子追溯的协同平台对接。年,适龄儿童各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均超过97%。全国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1.9%,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3.6%。
人的寿命,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解决“活下来”的同时,也要让活着的人“晚点死”。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状况是:人口出生率为36.0‰,死亡率高达20.0‰,自然增长率为16.0‰,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伴随着社会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发展,到年,人口死亡率已下降至10.8‰,自然增长率升至23.2‰,人均预期寿命升至57岁。
年,我国预期寿命达到77岁,比年提高了33岁,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岁,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岁。从年到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提高了一岁,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吃饭”是一件大事
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人来说,吃饭一直都是一件大事。
曾经,“能不能吃饱饭”是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的重要衡量标准。即便在40多年前,那时,我国粮食总产量只有多亿斤,购买粮食需要“凭票”。“吃饱”对于多数老百姓来说就是一种满足,因此膳食结构十分单一,以主食消费为主。年,全国居民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达到63.9%。
从年的.6亿斤增加到年的.8亿斤,70年间,中国粮食年产量增长近5倍。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中国人的饭碗已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与此同时,中国恩格尔系数也在持续下降,从年的30.1%降至年的28.2%。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显著降低,这些都是食物供应充足、膳食质量提高的主要贡献。
当“吃饱饭”已不再是问题,怎样“吃好饭”就成了餐桌上的新问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
比如,膳食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成为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
居民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超重肥胖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膳食相关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食物结构有待改善。农村居民奶类、水果、水产品等食物的摄入量仍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油盐摄入、食物多样化等营养科普教育急需下沉基层。
此外,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营养问题应得到特殊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jc/95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