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非洲,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皮肤黝黑的长相、炎热的气候条件、落后的经济等。其实,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非洲大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非大家想象的那般贫困。
尤其是有着西非“天府之称”的尼日利亚国家,得益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一度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不过,那里依旧保持着某些“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一夫多妻制。”在这种婚姻制度下,尼日利亚的人们生活得怎么样?今天的故事就来了解一下真实的尼日利亚现状。
一、一夫多妻制
尼日利亚是非洲古国,据相关资料表明:该地区人类居住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年。4世纪以后,尼日利亚沦为殖民地,直到年0月日才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同其他非洲国家相比,尼日利亚凭借自身优势与外部助力,成功实现了国内整体经济的翻越。从内部原因来说,尼日利亚拥有巨大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根本上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
同时,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这里平原地区广、耕地面积多。在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人口红利优势就不断凸显出来,工厂制造业需要用人、开采矿业需要用人,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尼日利亚的经济添砖加瓦。
从外部原因来说,为了帮助非洲发展,世界各国都对非洲施以援助之手。在这种扶植建设的情况下,尼日利亚果断地把握住这次机会,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高速阶段。连续十多年,尼日利亚都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
不过,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下,并没有衍生出与之相匹配的婚姻制度。尼日利亚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没有后代的人是没有遗产继承权的。所以为了保证自己有继承人,尼日利亚允许“一夫多妻”制度。尤其是尼日利亚的犹罗巴族人,“一夫多妻制”被普遍认为是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那里的男人有多个老婆是常有的事情,有些条件好的男人甚至会有两位数以上的妻子。他们并不看重我国用来衡量财富的标准,比如房子、车、存款等等,犹罗巴人只用男人的老婆数量来衡量其社会地位。
在这种婚姻制度的影响下,女性更愿意嫁给“多妻”的男人,她们认为这是无上的荣耀。相反,若女性嫁给“少妻”或“一妻”的男性,还会被视为毕生的耻辱。
当地曾有一位酋长叫阿莱布卡,他甚至拥有名妻子,比我国封建时期的皇帝所拥有的的后宫佳丽还要多得多。一开始,阿莱布卡也是从内部选择,比如妻子的亲戚或者姐妹。后期他选择妻子的范围会逐渐向更优质的“基因”靠拢,比如外貌、学历等。
每一名新娘都需要酋长以不低于美元的价格“购买”到家中,这些钱用来贴补新娘的家属生活所用。而这种男权社会使得当地所有女性都形成“男尊女卑”的心理,争先恐后去讨得丈夫欢心,就连日常的装扮都以男人的喜好为标准。
在尼日利亚,男性喜欢体态肥美的女性,他们认为丰满的身材才迷人。
这种审美其实与尼日利亚的发展历史有很大关系,在该国家还没有开采出石油与天然气以前,主要是以牧农业为主。而女性作为家庭的劳动力之一,体力充沛才能干更多的活,所以身材偏胖的女性会被认定为“能干”、“有力量”。
与此同时,以前的尼日利亚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大部分人生活条件差,就连基本的温饱都是问题。而女性的肥胖恰恰可以从侧面说明家中经济富裕。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尼日利亚女性一直都是以胖为美。
她们虽然皮肤黝黑,但是很细腻,眼睛又黑又大,牙齿在黑色皮肤的衬托下格外白亮;身材上虽有些丰腴,但是大长腿十分吸睛,她们的身材十分均匀,整体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曲线美”。
尼日利亚的女人们穿着十分“大胆”,她们通常会将自己打扮得五颜六色。很多在大家眼中的“辣眼搭配”,经过她们的衬托,反而会呈现出非洲女性特有的风格。而这些都是尼日利亚男性喜欢的风格之一。
二、一夫多妻的消极影响
其实,尼日利亚的不正常婚姻关系导致了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当大量女性开始以嫁给“多妻男”为人生追求时,就说明女性在地位上已经成为私有物品一般的存在。比如有大量底层男性无法娶到老婆,使本就存在巨大差距的阶级矛盾变得更加严重。
先说女性本身。对于部分女人而言,婚姻不是人生必要体验,但它确实是大众眼中不得不选择的“标准答案”。而对于尼日利亚的女人而言,嫁给“多妻男”是自己的人生目标,是自己价值的体现。
这两种女性从根本上有所不同,不过如何在婚姻里保持自我、安稳生活,是每一名女性都要考虑的问题。
尼日利亚的著名作家阿约巴米·阿德巴约就在去年出版了一本引起媒体与社会激烈讨论的书籍:《第二个妻子》。
这本书以尼日利亚的婚姻制度为背景,讲述了男主角埃金与女主角叶吉德的家庭生活。他们从恩爱走向分别,作者想以此故事来引发读者对婚姻的思考。
埃金与叶吉德都出生在“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二人,对当地的婚姻制度都有些排斥。他们相爱以后,分别跟对方表示“你就是唯一”。
尤其是埃金,他从小就看到自己的母亲在家受尽委屈。接受大学教育以后,埃金更是从心底里拒绝这种婚姻形式,他觉得只要拥有叶吉德一个人就够了。
不过,再恩爱的两人也抵不过现实环境的摧残。婚后四年,埃金和叶吉德一直没有孩子。医院进行相关治疗,但是叶吉德始终未能怀孕。这对一个以“后代继承”为主的家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埃金身边的朋友开始规劝他多娶几个老婆,多生几个孩子。尤其是埃金的母亲,甚至直接带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登入叶吉德的家门。在婆婆眼中,叶吉德就是影响自家香火断续的唯一原因,所以她必须采取这种手段才能改变“没有后代”的现状。
而叶吉德自知是自己“无能”,倔强的她不得不接受婆婆的安排。为了保持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她将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怀孕这件事上,叶吉德的身体和精神都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
在双重压迫下,受过大学教育、一向相信科学的叶吉德竟在求医无果之后,将怀孕的希望寄托在“巫术”身上,她一个人到“奇迹山”上寻找奇迹,结果却陷入“假孕”风波中。
这让深爱着叶吉德的埃金无法接受,他认为妻子疯了,变得开始不相信她、不理解她。两个原本恩爱的夫妻开始频繁地争吵,关系渐行渐远。对于尼日利亚的女人来说,生育繁衍永远都被看做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若无法完成,就会被整个社会所抛弃,这是多么可悲的现实。
现如今,其他国家女性的生育权虽然不会被完全“私有化”,但是依然要面临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生育年龄、一胎二胎、男孩女孩等,这些问题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它们依然在困扰着育龄女性,变相剥夺了她们的自由。
我们无法知道这种剥夺的背后,究竟有多少女性是心甘情愿的,能让她们摒弃任何杂念与顾虑,情愿忍受十指之痛,冒着产后抑郁、身材走样等风险,只为了自己想要拥有一个孩子。
而尼日利亚“一夫多妻制”的现象背后,还会直接影响人口质量。根据自然生育法则,同一时代下出生的男女比例几乎没有差别,但是一夫多妻势必会打破这种平衡。
以尼日利亚的犹罗巴族人举例,酋长是最有能力迎娶多位妻子的男人。而被迎娶回去的所有女性,几乎都得不到丈夫的关心与爱护,毕竟会一直出现比自己年轻漂亮又优秀的女孩。
同时酋长以下的那些比较有能力的男性,也会娶多位老婆。这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女子想向“上层”流入,导致社会底层男子无妻可娶,孤独终老。
而那些留在“上层”生活的“高质量”女性,很多人都没有生育机会。留在底层的女性,其长相与能力相对不足。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人口素质的发展极为不利。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消极影响根本无法计算。
同时,越有能力的人越会娶更多的妻子,多妻就会多子女,从而更多地占有大量财富,两极分化情况就会更加严重。我国在建国以后就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一夫一妻制”,与其相关不良影响逐渐被扔进历史的故纸堆。
三、盲目的后果
近几年,尼日利亚的“一夫多妻制”依然在发展着,从迎娶多个当地姑娘升级为迎娶外国媳妇才算得上有“地位”。其中,最受尼日利亚欢迎的就是中国媳妇。
中国女孩受欢迎并非是因为她们身上的漂亮、勤劳,而是因为她们来自“中国”,这两个字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影响力。
在尼日利亚人眼中,“中国制造”是神一般的存在,中国生产的物品不仅物美、还价廉。而且从中国对尼日利亚进行企业援助开始,大量的中国工人到尼日利亚工作,他们的勤劳与善良得到每一个尼日利亚人的夸赞。
因此,“中国媳妇”被尼日利亚男人当作“宝贝”一样看待,但凡他们有认识中国女孩的机会,就会想方设法将对方迎娶到自己家中,以此来彰显影响力与地位。
此前就多次发生过这种打着“爱情”的幌子来实现自己的“多妻”目的的事情。很多涉世未深的小女孩,自以为跨国婚姻很新潮,即使遭到全家人的反对,也要力排众议嫁到非洲。然后她们才会发现,现实生活远比自己想象的复杂。
虽然不能以偏概全的去否定所有嫁到尼日利亚的女孩都生活得不幸,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地的那种生活环境下,女性“理所应当”要在家中做全职太太,即使想出去工作也不会被允许。
同时,女性的生育能力等同于繁衍后代的“工具”。无论她们是否接受,都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去巩固自己的婚姻关系。在这种不健康的婚姻关系中,何来幸福而言呢?
在此奉劝每一位憧憬爱情的女孩,生活是现实的,再多的风花雪月也会归于柴米油盐。千万不要盲目相信“跨国”婚姻的浪漫,它的背后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价值体系,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四、一夫一妻的推行
我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下,一直都实行着“一夫多妻制度”,确切的说应该是“一夫多妾制度”。究其根本,主要还是由生产力本身决定的。这种制度存在很多缺点:
.女性地位低。适龄男女婚配,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却要求从一而终。若女性成为“寡妇”以后依然没有再次追求幸福的权力,这种行为被视为“有违妇道”。
2.后代繁衍问题。古代男人与女人婚姻的根本目的在于传宗接代,人丁兴旺代表着家族昌盛。女人“能生”,尤其是“能生男孩”更会成为家族荣宠。
3.无主体性。古代女性被很多繁文缛节约束,比如不能同男子同坐一宴席,不可同坐一辆马车……在家要听父母管教,嫁人要听夫君训斥、年老要听儿子之言,女性的一生注定不能为自己而活。
4.物品化。古代嫁女儿如同卖货物一样,彩礼是一笔非常客观的收入。在金钱的诱惑之下,父母根本不会着重考虑男子的品性、才华,只将女儿视为发财之道,完全泯灭了女儿的想法与权力。
这种绝对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婚姻形式,在92年推出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被废除。不过,由于一些历史因素,这一制度直到建国以后才真正做到彻底取缔。
在我国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与男性无异,甚至比男人更高。比如中国大多数男人会将工资如数交给妻子、男人做家务、不动产写妻子的名字等。这些方式不做具体评论,但是其背后影射出来的现象就是中国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之高。
反观尼日利亚的婚姻形式与女性地位,它还未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其导致的社会问题是本国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女性在这种婚姻下生活,注定会迷失自我。于她们而言,丈夫的关爱与家庭的安稳,简直是痴人说梦。希望尼日利亚可以早日推行“一夫一妻制”,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绝对独立、坚守自我,拥有幸福的人生。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
shxyo.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yf/95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