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
如今,中年人也成了一个正在被“污名化”的词语。“保温杯+枸杞”成了中年人的标配;“油腻”成了中年人新的代名词。去年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大家发现,在此之前中年人遭受的莫名嘲讽,实际上掩盖了“人到中年”之后的无奈、脆弱与无助。中年本应是人生中的黄金阶段,但却在被误读。
中年会有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年,而中年人又应该如何坦然接受中年的到来?
而“油腻”这样的标签,远远不能概括中年的全部。人到中年,就算我们变得衰老了一些,皱纹多了一些,甚至体重增加了一些,头发少了一些.....,但那又怎么了呢?如果我们有勇气顺应自然演化的规律,我们会发现:中年,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大卫·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一书中从人类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视角透视中年,阐述了人到中年所经历的身体、心理和情感变化背后的科学根据,揭示出人类之所以形成动物界独有的中年现象,是数百万年演化出的完美礼物。
1
面临老化焦虑的中年
该如何看待“老化”问题
人生不只有成长和变得更好。到了某个阶段,我们开始变老,事情也开始走下坡路,而大部分的人觉得这是从中年开始的。我们在40岁之前通常不觉得自己在老化,但40岁之后显然会这么觉得。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老化呢?
几个世纪以来,一般认为人和动物跟旧机器一样,就这么“耗竭”了。按照这个理论,如果抓一只野生动物,养在人造的舒适环境里,那么它应该可以几乎永生不死。实际上,这样关养野生动物的确会让它们活得久一些,但不会长到永生不死。例如,被关养起来的黑猩猩,寿命是野外黑猩猩的两倍长,但如果“消耗殆尽”是造成死亡极重要的原因,那么两倍的寿命并不是那么惊人的改变。被舒适关着的动物通常比较长命,其实只是因为它们没遭到掠食者的杀害,而不是因为它们不会老化。
自从19世纪有了物竞天择的演化理论之后,科学家发展出有关老化和死亡的新观念,开始用比较正面的观点来看待两者。研究老化的科学家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老化是一种主动的演化过程,在动物身上打造出这个特征,让它们衰退、死亡,并借此给它们的后代带来某种好处。另一派则认为,老化本身不是演化的重点,而是被动出现,是其他过程的副作用,举例来说,对动物而言,专注于生殖比保养自己的身体,来得更有道理。依据这个理论,老化并不是设定好的─没有“死亡时钟”这种事─只是有其他事比修复身体更重要,于是身体逐渐衰退。
近年来,科学家越来越热衷于寻找老化的遗传证据,急于分辨出可以加速或减缓老化的个别基因。寿命会遗传,这是很常见的现象。长寿的人通常其父母也很长寿,有些物种也可能因为人工饲养而活得更长。创造长寿苍蝇和小老鼠品种的实验很有趣,实验发现这些品种繁殖的速度比较慢,而且会产生比较多的抗氧化物质。有一类的疾病会造成早老,在这些“早衰症”(progeria)的状况中,老化衰退的过程加速了,而且常常从幼年就开始,许多患者十几岁就“年老”过世。
时至今日,我们还无法完全了解老化的遗传学,至少我们所知的一切尚不足以延迟老化。不过我们能确定,生命始于发育,终于老化,而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在中年时期最为显著。我们或许会想暂时把中年定义为“创造与破坏的力量势均力敌的时候”。
2
皱纹、下垂、灰发、肥胖
中年人是什么样子?
中年,最悲惨的正是身体组织中最外面的皮肤。皮肤似乎是最“可抛弃”的“体细胞”。惊人的短短几年里,皮肤明显变得没那么……好看。这些改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但开始的过程可能因来得突然而令人沮丧。许多人还希望自己看起来像路克或莉亚公主时,大自然已经不在乎我们最后是否会长得像《星球大战》里的尤达。
在地球历史的近期,细胞才聚在一起形成动物、植物和真菌,此时细胞就需要细长纤维状的分子把它们固定在一起。让许多动物固定成形的细长分子是一种蛋白质,称为“胶原蛋白”(collagen),另一种和它一样具有弹性的纤维,叫“弹性蛋白”(elastin),动物的体重中相当的比重是由这两种蛋白构成的。中年时,真皮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衰减,并且真皮的血液供应量也减少,而表皮变薄,防水的细胞联结得较不紧密,使得皮肤变得苍白而半透明,不再是那么好的保护屏障。
研究显示,紫外线会妨碍胶原纤维正常联结,还会促使破坏弹性蛋白的酵素产生。吸烟会减少流向皮肤的血液;烟雾会让脸部的表皮干燥;噘着嘴叼住香烟、眯眼挡去飘进眼里的烟,也会产生皱纹。重力是个无情的凶手,如果想要显得年轻就要仰着睡,而且为了类似的理由,最好少摆出夸张的表情。最后,压力也会影响我们的外表;压力会促使身体释放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hormones),这种激素会使得皮肤的胶原蛋白纤维断裂。
很多中年人的皮下脂肪垫会萎缩,脸部的情况尤其明显;而先前,这些脂肪垫让他们脸部的轮廓丰满平滑。经常会暴露我们年龄的另一个部位是手。我们的手虽然有些皮下脂肪,但垫在皮下的大部分是操作手部复杂动作的肌肉。这些肌肉在中年时会萎缩,部分可能被纤维组织取代,使得手的外观变得皱纹遍布,骨瘦如柴,且指甲变细、变得凹凸不平,这会让手整体看起来更糟糕。
中年的时候,皮肤的相关分泌情况也会减少,包括“汗腺”分泌的水状汗液,因此我们承受热度的能力也下降了。毛发的分布和毛发的色素一样会在中年改变。不过,男性脱发往往早在二十多岁就开始了,并不是中年的典型特征。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肤色均匀被视为年轻、有吸引力的象征,而皱纹、灰发和缩小的唇部,会让人觉得年纪比较大。在政治正确、导向科学的现代世界里,我们很容易忘记生命中有些事本来就不公平,而年纪与美貌正是如此。有些中年人美丽,有些显得年轻,有些看起来年轻又美丽,更多的则是不年轻又不美丽,而我们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中年外表的另一个面向是:肥胖。
在发达国家,有八成的人在40多岁时体重增加。研究显示,男性在40—50岁间,体脂率会从23.6增加到29.3,女性则从33.4增加到37.8。体重平均一天增加一克。
社会经济和教育程度对中年肥胖也有复杂的影响。“地位比较高”的女性在青年时期比较瘦,而且之后继续保持,不过她们的肥胖程度在中年时比较早达到巅峰。相反地,地位高的男性年轻时没有同样的苗条趋势,但他们肥胖程度到达巅峰的时间比地位低的男性晚。在发达国家,男性的体重在大约55岁时到达巅峰,而女性则是65岁。
《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作者:[英]保罗弗伦奇/马修格莱博译者:贾蓓妮/关永强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年5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虽然肥胖泛滥,但瘦的人并没有变得比较胖,而是和以往一样瘦,只是胖的人超乎比例地更胖了,因此平均的肥胖程度向上偏移。这些趋势在发展中国家也很复杂,有些国家呈现出和发达国家相反的模式,他们的肥胖程度在20—50岁之间下降;其他国家则的确有中年肥胖的情况,但是却同时出现儿童营养不良的状况。
中年人囤积脂肪不只是懒惰、贪婪和性欲满足这么简单。中年时期,身体组成会发生惊人的变化,其中有个变化是“骨骼肌减少”(sarcopenia)。表示肌肉质量减少,这个改变很难预防。骨骼肌减少对代谢的影响很剧烈。肌肉是活跃的组织,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肌肉萎缩的时候,身体对热量的需求也会降低。我们燃烧能量的速率(也就是“基础代谢率”)在中年时期不断降低,每一年里,我们每天需要摄取的热量都减少10卡。当然,这表示为了维持稳定的体重,我们必须吃少一点,但想吃少一点通常不容易。
肌肉换脂肪这种“直接交换”的情况,表示虽然他们的体脂率正在迅速攀升,体重增加的速度却不会令人警觉。然而,肌肉换脂肪的确改变了体形。肌肉量减少的主要部位是四肢(大部分的大肌肉分布在这些地方),而脂肪主要堆积的地方是腹部(至少男性是这样),因此形成了典型的“老人”体型─肚子大、四肢瘦长。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如果希望中年能维持苗条身材,不该量体重或计算身体质量指数,而是要量腰围。
《失衡:我们为什么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作者:[美]马胜学版本:中信出版集团年4月)
“中广型”的腹部脂肪分布对我们中年的健康似乎最有害。中年肥胖造成最重要也最耐人寻味的疾病是心脏病。心脏病打破了中年人整体而言很健康的定律,美国人心脏病发的案例中,有40%发生在40—65岁的人身上。发达肥胖不只会直接使心脏承受的压力增加,还会造成糖尿病、高血压,使得血脂的化学平衡失调,间接损害心脏。国家中,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在人们20岁到60岁之间增加,而我们的脉搏在50多岁时变得比较不规律,心脏输出的血液量也会减少。
现在我们知道,就连中年的肥胖也是“自然选择带给我们的”。中年的脂质代谢是人类存活的终极手段,只是很可惜,这一手段无法处理我们现代食物过剩的情形─“易致肥胖”的环境。过去脂肪保护了我们那么长时间,现在我们实在无法接受脂肪恐怕会害死我们这一事实。
3
中年人更容易抑郁吗?
社会的进步却需要中年人的成熟心智
为什么年轻人会比中年人快乐,这并不难理解─他们美丽、年轻、缺乏责任感、离死亡很远。至于老年人为什么会比中年人更快乐,研究者们想到了一些很巧妙的可能。一个可能是,随着年龄变大,野心变小,目标变得比较实际,所以老年人达成目标时很少会失败,因而比较快乐。另一个可能是,不快乐的人在中年时更容易死亡,所以,年老幸存者中快乐的人超乎比例得高。理论上,第三个可能是,随着人们从中年步入老年,他们变得越来越感恩,因为他们的许多同龄人已经去世,而他们还活着─这本身就让他们快乐。要是我赞同U形快乐理论,我还会加上另一个可能─人类的发育程序会延续到老年,它会让老年人基本上处于快乐的状态。然而,对于这种进化趋势,情感的能量会增强老人帮助他们的后代取得成功的能力。
事实上,一些研究者现在主张,U形快乐曲线只是假象。我们已经看过,调查年龄对快乐的影响时,需要仔细地统计各种各样的混杂因素,例如子女、婚姻和就业。而U形快乐曲线假说的反对者抓住这一点,指出U形表征,或许并不代表中年真的让人悲哀,只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影响经过该种研究分析方法而产生的虚假产物。这些影响中最重要的是婚姻。婚姻本身似乎让人比较快乐。反过来也说得通─快乐的单身人士比较可能结婚,而快乐的已婚人士更有可能维系婚姻。婚姻和快乐的交互作用在统计上很难处理,但如果不考虑这种影响,对统计结果会产生令人吃惊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考虑到很多中年人都结婚了,而且很多人也很幸福。其实,有些研究考虑到这些因素后再度进行分析,快乐的U形表征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怀疑,其实U形快乐曲线根本不存在。或许中年人其实不会更忧郁。
《我们做主:重新发现中年》(InOurPrime:TheInventionofMiddleAge作者:PatriciaCohen版本:SimonSchuster年1月)
从整体来看,中年人的幸福观是良好的。不论我们处在什么年龄,中年都会吸引我们内省的目光。如果我们满意自己的中年生活,那么不论是正在经历、展望还是回忆中年,我们似乎都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中年根本不是情绪麻木的时期,而是我们的情绪和思考能力的平衡最终趋于成熟的重要人生阶段。
研究表明,有一些共同因素有助于保持活跃的中年心智。
1.处在社会阶层的上层。
2.受教育的时间长。
3.有工作。
4.身边的人能肯定你。
5.身为女性。
6.保持健康。
7.饮酒。
8.拥有优秀的父母。
许多早期的研究强调,中年人面对分歧的时候,更倾向于坚持己见,也偏好维持现有的常规和程序。也有人声称这种死板的态度,加上误判别人态度的倾向(尤其是误判年轻人的态度,年轻人常常被这种明显的固执激怒),造成了人类社会许多的冲突。
然而,我们已经看到,中年人的确常有优越的认知能力,情绪的反应可能比较小,对其他人的情绪也没那么敏感。那么,如果中年人的确固执己见,我认为这是出于一个良好的进化诱因。如果中年人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文化(广义上)给年轻一代,那么在某个阶段,他们必须“固定”自身认知中需要传承的文化的内涵。中年人必须将自己眼中能代表人类文化的事物,连贯不变地传承下去,所以技术、科技、态度、信仰和艺术,就必须在某个阶段整理成固定的形式,才能有效地传授给后代。
中年人不是靠“经验”胜过年轻人,而是靠我们可以称为“洞察力”的特质。研究证实,中年人特别擅长“见树也见林”。实验显示,他们可以在脑子里储存大批量的信息,也可以“退后一步”,从全局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不是被细节迷惑。比如,中年打字员处他们打字的速度不像以前那么快,但大脑中可以记住的字符串更长了。
古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合作,部落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合作,很清楚中年人和年轻人有不同的贡献技能。新发现的中年视角还有另一个好处:让中年人很容易确定优先级和目标,这项能力我们从前称之为“智慧”。
没有中年人,就没有了文化记忆,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混乱。有益的人生必须是变化与延续之间的平衡。毕竟,如果年轻人不反叛老一代,那么他们的时间该用来做什么?
《中年的意义:生命的蜕变》(作者:[英]大卫班布里基(DavidBainbridge)译者:周沛郁版本: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年5月)
本文系独家内容。整合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中年的意义:生命的蜕变》一书开篇及第2、5、6、10、12章内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较原书有删节及调整,内容经出版方授权刊发。作者:大卫班布里基;译者:周沛郁;整合与编辑:风风。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yf/95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