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疗法是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例如医用肠线等置入到相应的腧穴内,通过肠线对腧穴的长期、持续性刺激作用,达到提高腧穴兴奋性、传导性、防治疾病、提高疗效的目的。其适用范围广泛、操作简便易行、治疗效果明显,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病例分享
患者女性,21岁,护士,年12月11日就诊。
主诉:体重超重5年。
现病史:患者5年前右踝部骨折后,由于运动量下降,继而体重极度增加,最重时体重达90kg。现自觉神疲乏力,劳累后偶有喘憋,脘腹痞闷,喜揉按,食欲可,大便溏薄,小便正常,舌淡胖,苔薄腻,脉濡缓。
查体:身高cm,体重83.3kg,体质指数(BMI)30.6kg/m2。
实验室检查:血hCG(-),余正常。
诊断:单纯性肥胖。
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本病为脾虚湿困型单纯性肥胖,治以健脾化湿,消除膏脂。本病穴位埋线治疗选取中脘、天枢、水道、曲池、足三里、丰隆、上巨虚、下巨虚、带脉。按基本流程操作,一周一治,五次为一疗程。嘱勿暴饮暴食,配合适当运动。治疗间期行腹部按摩术以巩固疗效。两次治疗之后体重逐渐下降,一疗程后体重降到71.8kg,BMI26.4kg/m2。
针对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减肥、美容方法疗程长,疗效差,副作用明显,容易反弹等困扰情况,应广大美容医疗机构的需求,中卫联特举办针灸减肥,耳穴、拔罐和埋线减肥培训班。
中卫联埋线减肥班由专家教授亲自现场指导,权威讲解与专业操作相结合。帮助渴望提高的相关美容医疗机构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
提前报名,8月开班
元/人(提前预交元报名费,学费优惠元,报名时需携带2寸蓝底照片4张)
--
-
胡老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四楼学术交流部(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内)
作用原理
穴位埋线疗法是经络理论与物理医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可吸收外科缝线在穴位内的生理物力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气血”,“令其条达”,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观本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含了针刺、刺血、机体组织损伤后的修复、留针(埋线)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效应。这多种刺激方式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同时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经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后,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了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来调整脏腑机能状态,促进机体代谢,提高其免疫能力,使疾病达到痊愈的目的。
选取穴位是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疾病的基础,是在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理论有机结合下进行的,与疗效的好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临症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在辩证原则指导下,掌握主证,分清标本缓急,选择有效治疗部位或穴位进行治疗。临床上,穴位埋线疗法的取穴特点一般有辩证取穴、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经验取穴等。
适应证注意事项
①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②使用一次性埋线针时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
③埋线宜埋入肌层,不宜埋于脂肪组织,以防脂肪液化;线头不可露出皮肤;局部化脓时,有液渗出或线头露出,可抽出肠线,处理好伤口,无菌包扎,并行抗感染治疗。
④在躯干部埋线时要防止损伤内脏;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角度和深度,避免伤及大血管和神经干,更不要直接结扎神经干和大血管。
⑤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等出血倾向的患者、损伤后易产生瘢痕的患者、心脏病发作的患者、孕妇和对麻醉及金属过敏的患者禁用埋线治疗;持久高热,全身性皮肤病,局部有水肿、感染的患者不宜埋线治疗;过度疲劳、饥饿、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和妇女经期,暂不宜埋线治疗;年老体弱、病情严重的患者,慎用埋线疗法或少穴手轻,视病情循序渐进。
⑥注意术后反应:个别患者对羊肠线有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处理。若埋线后出血不止或神经分布皮肤感觉急性障碍,或所支配的肌群出现瘫痪,应及时抽出肠线并给予适当处理。
⑦埋线后应休息2~3天,局部避免接触水。
⑧埋线后1~3天内个别患者可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炎症性反应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
哪家白癜风医院权威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yy/94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