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大多数器官都会得癌症,常听说胃癌、肝癌、肺癌、肾癌,而心脏,作为维持生命最不可缺少的器官之一,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心脏癌”,这是为什么呢?心脏真的不会长肿瘤吗?
1
心脏,并不是“免癌区”
心脏肿瘤虽然罕见,但还是存在的。心脏中不仅包含肌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血管,这些肌肉和血管都可能长出恶性肿瘤。
心脏肿瘤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心脏原发性肿瘤;另一类是其它器官扩散至心脏的继发性肿瘤。
1原发性心脏肿瘤
研究调查显示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发病率可低至0.%,换句话说,每10万人之中,有那么一两个人会有患心脏肿瘤的可能,非常罕见。而这些人中,75%左右为良性,恶性肿瘤只占25%左右。最常见的是以下三种:
①心脏粘液瘤:良性
发生率约占全部心脏肿瘤的一半,多为良性。通常发生在心房,但它可以在心腔之间移动,也可能损伤周围组织。
如果病变严重,不及时进行手术,将会扩展到整个心腔,并阻塞血流,引起中风、血凝块甚至心梗等疾病。不过,粘液瘤很很容易通过手术治疗,预后也非常好。
②血管性肉瘤及横纹肌肉瘤:恶性
这两种肿瘤的恶性程度高、进展快,66%~89%的患者就诊时已发生肺、肝、骨及淋巴结转移。如果不经手术迅速切除,90%的患者都会在诊断后9-12个月内死亡。
2继发性心脏肿瘤
心脏继发性肿瘤是其他临近器官恶性肿瘤转移的结果。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绒毛膜癌、乳腺癌等癌细胞有可能随着血液转移至心脏中,其中以黑色素瘤最为常见,约占心脏转移瘤的50-70%。
注意:当癌症转移到心脏时,患者预后通常都较差,存活率往往比较低。
3心脏出现肿瘤,症状不明显
①呼吸困难,心悸、气短,心脏周围出现区域性疼痛。
②易疲劳胸闷,并伴随恶心、发烧、体重减轻、盗汗等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
这些症状和其他心脏疾病引发的症状类似,因此,给心脏肿瘤的有效诊断带来了困难。但还是要提醒大家一旦出现心脏不适,医院做个心脏彩超,辅以CT或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
2
为什么心脏患癌率那么低?
1心肌细胞很少增殖分裂
从癌症的发病原理上来说,恶性肿瘤是遗传物质DNA“遗传错误”的结果,包括DNA在复制、转录时出现错误。也就是说,癌症通常出现在代谢和分裂活跃的细胞里。
而心脏中最重要的是心肌细胞,这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即从人出生到去世,很少进行增殖分裂,因此它含有的基因基本没有突变出错的机会,这就保证了心脏很少患癌。
2心脏中没有上皮细胞
基因突变尤其偏爱上皮组织,所以凡是含有上皮组织的器官都有患癌风险,如肝脏、肾脏、消化道、呼吸道、乳腺、前列腺等等。
而没有上皮组织的器官,往往长肿瘤几率低,心脏恰恰就没有上皮组织。
3与心脏功能有关
心脏需要不分昼夜的跳动。而癌细胞的转移需要在身体某个地方“安营扎寨”,但心脏中的血流速度太快了,绝大多数癌细胞没机会“落地生根”就被血液带走了。
4心脏与血管,构成封闭的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和血管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密闭循环系统,不容易受外来有害物质的入侵干扰,尤其是致癌物质。
再加上,心脏深藏在机体核心位置,进入到血液的有害物质会经过肝脏、脾脏、肾脏,得到不断的净化处理,减少对心脏的伤害。
3
心脏最“怕”这些
心脏虽然很少患癌,但却会受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困扰。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等。
除了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外,很多心脏病都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总结一下,心脏最怕你做这5件事:
1、油盐吃太多
现代人对于油脂盐的摄入偏高,往往容易造成个体肥胖、血压偏高、血液流通不畅,这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重要来源。
应当做到低油、少脂、减盐,多吃青菜、水果、富含纤维类的食物。
2、烟酒戒不了
吸烟或二手烟,都与冠心病的诱发密不可分。长期吸烟者皮肤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心脏也容易出现痉挛,往往导致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饮酒偏爱房颤患者,尤其是在疲劳状态下喝酒。
3、熬夜
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熬夜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血管收缩异常,心脏负荷增加,容易引发房颤、冠心病、心律不齐,甚至心肌梗死。
4、长期高压工作
高压而又忙碌的工作容易使人久坐、疲劳、作息不规律,长期得不到锻炼,心脏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心脏发生病变的风险会骤增,近年来心脏病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
5、情绪低落
终日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不仅仅会引起焦虑和抑郁,还会使人心跳加速、血压骤增、呼吸急促,甚至引起缺血性休克、心律不齐、心梗等突发症状。
所以
心脏并不是不会得癌
只是很少
而且多是良性
保护心脏
一定要远离心脏最怕的五件事
以上图片素材全部来源于:pexels.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jc/95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