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第三个周是“全民营养周”,“5.20”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为了大力普及营养知识,正确引导公众健康膳食,组织开展“倡导全民科学合理膳食,践行减盐、减油、减糖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在线访谈。
特别邀请到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与老年健康管理处马吉祥副处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赵文华副所长和营养与健康教育室刘爱玲主任,为大家答疑解惑。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访谈内容吧!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本期主持人刘炳圻。我们今天特别邀请到三位专家为广大网友解疑释惑,为大家科学合理膳食进行科学指导。众所周知,中国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的选择也是越来越丰富,但是随之而来的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请问赵所长,网友“木林森”问,我们的健康习惯到底有哪些问题?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健康问题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改变,特别是膳食方面,我们大家特别是年龄大一点的居民们都知道,解放前我们国家的人民食不果腹、饥寒交迫,平均期望寿命只有35岁。
解放后,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并逐步实现了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能吃饱的局面,主要的营养也得到了基本的保证。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以来,我们国家的食物供给能力越来越强,人民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基本实现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的梦想,人民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这些都可以从我们国家历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数据中得到证实。
但另外一方面,膳食结构也随着这种改善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整体的膳食结构有向西方化过渡的倾向,主食过于精细,越来越多的精米白面代替了过去的标准粉和标准米,传统上的粗粮、杂粮也越来越少;我国蔬菜摄入量原本是很高的,目前却有下降的趋势,水果摄入不足在一些人群和地区还很突出;豆类、奶类的消费量不高;而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烹调用油的脂肪摄入量还在持续增加,仅仅从食用油的摄入量,脂肪就达到了每天40多克,大大超过了推荐量。
另外,我们国家人均食盐摄入量也超过了推荐量;儿童含糖饮料的消费也在逐渐增加;这些不合理的膳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再加上人群身体活动不足,人们静坐的时间越来越长,所以导致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体重都在增加,超重肥胖率在快速上升。
另外,我们国家的成年人里面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过高的食盐摄入就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赵文华主持人网友“永久”问,我们到底该怎么样吃饭?请赵所长解答一下。
我们一定要坚持食物多样化。我想从“一保持、一适当、三增加和三减少”几个方面和大家谈谈如何实现合理膳食。
一保持,就是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保持谷类食物仍然作为膳食能量来源的主体,即不低于50%。
一适当,就是要适当地摄入肉类食物。在肉类食物里面,如果我们排个顺序,应该尽可能多的吃鱼虾等水产品,然后是禽肉类,接下来是猪牛羊肉等。
三增加,在我们目前的膳食结构上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要增加粗杂粮的摄入量,少吃精米白面。要增加奶类和豆制品的摄入量。
三减少,第一要努力减盐,第二要减油,第三要减糖。
赵文华主持人现在人们提倡多吃谷物、粗粮、杂粮。网友“小张”也问,食用全谷物和粗杂粮的好处多吗?不喜欢吃怎么办?请刘爱玲主任回答一下。
谢谢主持人,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
和精制的米面相比,我们粗杂粮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合物,坚持食用,可以降低常见慢性病的发病率,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重。
但是如刚才赵文华副所长介绍的,现在大家全谷物和粗杂粮总体来说吃得还是比较少的,达不到我们的推荐量,所以,我们建议大家要适当多吃一点全谷物和粗杂粮,做到粗细搭配。每天差不多粗杂粮一两到三两,当然也可以吃一两到二两的薯类。
在这里和网友强调一点,我们提倡全谷物和粗杂粮的摄入,并不意味着让大家一顿饭或者一天三顿都是杂粮,这是因为粗杂粮含有较多的草酸,草酸吃得太多就会影响钙、铁、锌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另外,粗杂粮的营养特点是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吃得太多的话,就会容易引起胃胀、腹胀,造成胃肠道不适,对消化能力比较弱的老人和孩子不太好,所以要提倡适量。
刘爱玲
刚才网友问:不好吃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
确实,粗杂粮入口比较粗糙,特别是孩子都不愿意吃。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朋友或者是家里做饭的人能够在烹饪的时候花点心思,可以做成杂粮米饭,一半用粗杂粮,另一半用大米,这样做出来的米饭口感相对好一些。
另外,一些比较现代化的炊具可以帮助我们来把杂粮打成糊,比如豆浆机可以把杂粮做成五谷豆浆或者全谷物米糊,这样可以改善口感。另外高压锅、电饭煲烹饪八宝粥,这些都能改善口感。我们在做的时候也可以加一些芝麻粉、核桃粉,调节口味。
刘爱玲主持人刘主任,网友“李先生”问,很少吃蔬菜水果对身体有什么坏处吗?吃多少才合适?水果吃的多,蔬菜吃的少,这样行不行?
感谢网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yf/95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