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个神奇的季节,一周带你体验春夏秋冬,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天气朦胧朦胧的,空气充满着潮湿。最近这空气老潮湿了,浑身不得劲呢~随着昨晚的小雨,空气中的湿度已经接近饱和状态了,原本冰冷的墙壁和地板的表面的温度小于接近露点温度时,空气中的水份遇冷凝结成水滴,好像是墙壁和地板渗出水来了。
没错,杏林医哥要提醒大家,
深圳的回南天来了。
“风、寒、暑、湿、燥、火”这6个邪气是致病的根源这湿便是我们常说的“湿气”了那“湿气”有啥症状呢?
表现为头昏沉重地,像裹着一块布;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此外,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湿证。
表现为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
表现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表现为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
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的最为准确。
“除湿气而不染”
回南天有哪些除湿小绝招呢?
首先记得早晚关紧门窗,因为这两个时间段的空气湿度相对最高。
可以用一盆温盐水拖地,食盐里的氯化镁和氯化钙很吸水,它们在地板上干燥了之后还会变成小颗粒,可以让地面较长时间保持干燥。
屋内可以摆放干燥剂、除湿剂,可以有效吸附水汽。
还有就是家里的抽湿器以及空调的抽湿功能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祛湿气而不病”
南方潮湿天气不仅让墙壁冒汗,
还会让身体健康捏一把汗。
阴湿大雾天直接危害我们的呼吸道,极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我们应佩戴口罩,避免雾天晨练,等待太阳将空气中的水珠蒸发,大雾褪去,再外出活动。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人体血压强烈地波动,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病人,容易发生脑中风等疾病,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密切监测血压。
湿气直接入侵着我们的的关节,特别是有风湿病史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引起风湿病、关节痛、肌肉痛的复发,要注意保暖及饮食调理,可以在煲汤时适当加入一些药材,如薏米、木棉花、云苓、淮山、扁豆、莲子、苍术等。
饮食也要“防潮”
杏林医哥教你们当个健康的小吃货
排走湿气有妙方
祛湿药膳
养生参芪粥
材料: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克。
做法: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湿盛带来的身体不适。
白鲫鱼煲汤
材料:白鲫鱼、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
做法: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加入调料调味即可。
功效: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健脾去湿。
觉得祛湿药膳看不够?
杏林医哥再传授大家几个“仙法”帮您“渡潮劫”
①艾灸穴位: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分别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有温阳补肾、健脾祛湿的功效。
②艾叶熏蒸:每平方米用艾叶5-10克(或艾条1支)进行熏烟30-60分钟。醋熏:若家中有感冒患者应及时薰醋进行空气消毒。
③佩戴香囊:用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蔻仁各2克,碾碎成小颗粒装入香囊随身佩戴,或睡觉时放在枕边可防感冒,但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最好不要用啦。
④中药泡澡:茵陈蒿30g、艾叶30g、葛根50g洗净放入布袋中,入锅中大火煮滚后改小火煮15分钟后取出,将药液混入洗澡水中,调好温度,泡5~10分钟即可。
⑤中药沐足:睡觉前用桂枝10g、花椒10g、生姜10g煮水泡脚,同时可适当加入食醋ml,然后左右手交替按摩涌泉穴。
“
杏林医哥讲句掏心窝的话:
莫等闲,健康需定投!未病时多找医生谈理想,请医生为您的未来保驾护航。
转自,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demmc.com/zcmbyy/957217.html